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

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

ID:43969202

大小:5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7

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_第1页
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_第2页
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_第3页
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_第4页
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作者:安冬青,赵明芬,胡金霞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干一科,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口的:探讨通补开泄法治疗胸痹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及当代治疗胸痹的相关文章,结合通补开泄法之代表方天香丹的组方分析及临床实践研究结果,综合探讨通补开泄法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及其内涵。结处通补开泄法源《灵》《素》,远绍仲景,形雏叶桂,创于先师张绚邦教授;其理据五脏,渊于《内》《难》,宗之诸家,论成当代。天香丹验之有效,组方精密,彰显通补开泄之内涵。结论:通补开泄法治疗胸痹,有充分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为中医治疗胸痹的有效法则之一

2、。【关键词】天香丹;胸痹;冠心病;通补开泄法胸痹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见胸背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咳唾、短气不足以息、心悸、胸满、气塞、不得卧、胁下逆抢心等症,其与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症状非常接近。冠心病目前的西医治疗以药物、介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屮医屮药在诊治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有其优势。已故医家张绚邦教授根据胸痹心痛(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以”通补开泄”之新法治疗胸痹心痛[l]o近几年我们在通补丿I:泄理论指导下所研制的天香丹方治疗胸痹取得了较好疗效[2〜

3、4]。我们认为通补开泄法的提出既有历史渊源、理论依据,亦有实践基础。现对通补开泄理论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1天香丹验之有效,组方精密,彰显通补开泄之内涵以通补开泄法为理论依据研制的天香丹为其代表方之一,临床及动物实验验证此法为中医治疗胸痹的有效法则之一。研究显示天香丹可明显改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明显延长缺氧小鼠模型的生存时间,具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能改善冠脉循环,阻止自由基的损害和抑制乳酸形成,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稳定斑块,具抗炎、抗粘附之功效,可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4]o天香丹中主约蔷薇红景天有补气养血、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和

4、止血之功效[5〜7],其滋补强壮作用类似人参、刺五加。《本草纲目•草部》第20卷中注明红景天为”草本上品”;据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红景天"性凉、清热、滋补元气";《温岛合》载:"红景天味甘、苦、涩,性凉,功效养肺,清热,滋补元气";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记载,红景天有”破坚、消积、止血、止泻”的功效,”少量活血养血,大量破痕血……因此红景天具有益气、养血、活血等功效。方屮丹参[8]味苦、微寒,入心、心包及肝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頫,止烦满,益气J《妇人明理论》认为”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

5、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川苇、芍药J故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本草经疏》言其”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因此丹参具有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淤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等功效。方中唇香草[9]性味辛凉、微苦,具强心利湿、利气化痰、芳香开泄、消炎散结之效。方中降香[10]气味辛、温、无毒,芳香走窜,温阳开闭,行气活血,开窍辟秽,止痛迅速。方中红景天为君,补肺脾肾精元之气;丹参为臣,养血活血。二药相伍,气能生血,血能养气,气血互生,以补心肝之精血,且活血化瘀,补而不滞。唇香草与降香相配,芳香开泄,通阳宣痹。唇香草佐红景天,益气化湿,豁痰泄浊,通补结合,滋而不腻,散而

6、有收,敛中有散。降香辛温,佐使红景天等药,益气温阳,调理气血,寒温并用,开合有度。标本兼治,阴阳相顾,补中兼通,通而未耗。诸药合用补心肺脾肾精元之气及心肝之血;芳香开闭,舒展清阳,通调神机以去无形Z邪气。辟秽泄浊、利湿化痰,温化水饮、宁心活血,畅调气机、通阳宣痹而祛有形之实邪。方药配伍具有润燥结合、寒温并用、燥不伤津、润不助湿、寒不伤阳、温不助火Z特点。该法体现了以补为通、以通为补、以补开塞、补中有通、通中有补、通补结合之特点。其通补兼施,标本同治,体现了通补开泄法思想的主要内涵。2通补开泄法立足病机,另辟蹊径,创治胸痹,匠心独具通补开泄是指补心肺脾肾精元之气,补心肝之血,开泄

7、水饮、痰浊、瘀血以通阳宣痹,其主要根据胸痹Z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而创立。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阐述胸痹之病机为邛日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下焦阴寒太盛,水饮内停,继而上乘阳位。后世医家对其本虚标实的病机已取得共识,本虚为气血阴阳不足,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等交互为患。我们认为胸痹之病病位在心,但与肺脾肝肾等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五脏六腑Z病均可累及于心。因此提出胸痹之发病”不离于心,不止于心”,即”五脏六腑皆令人胸痹心痛,非独心也”。胸痹的发牛在木虚责之肺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