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63885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款冬花的传统功效和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款冬花的传统功效和临床应用【摘要】传统医学认为款冬花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功效,但是并未对咳嗽类型进行细分及研究。木文通过对《神农木草经》、《名医别录》等13本古籍,《普济方》及《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等进行深度调查及分析研究,指出款冬花为止咳之要药,在治疗久嗽、咳嗽上气、五脏诸嗽等症中使用频率较高,在咳嗽痰唾稠黏、咳嗽短气、咳逆的方剂屮使用频率较低,而其祛痰作用并不显著。【关键词】款冬花;普济方;备急千金要方;止咳;祛痰DOI:10.14163/j.cnk
2、i.11-5547/r.2015.23.2032010版《屮国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款冬花(FlosFarfarae)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farfaraL.的干燥花蕾[1],乂名冬花、九九花等[2]。本文通过对款冬花传统功效的典籍、文献进行充分的调研及分析总结之后,提出基于款冬花功效的更为具体及客观的论述,为款冬花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款冬花传统功效的论述款冬花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对其功效,历代各家论述如下[3]:《神农本草经九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名
3、医别录》:主消渴,喘息呼吸。《药性本草九主疗肺气心促,急热乏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黏。治肺痿肺痈吐脓。《日华子本草九润心肺,益五脏,除烦,补劳劣,消痰止嗽,肺痿吐血,心虚惊悸,洗肝明冃及中风。《医学启源?卷之下?用药备旨?药类法象九温肺止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总赋?温性》:润肺,去痰嗽定喘。《药品化义庆专治咳逆上气,烦热喘促,如久咳肺虚,尤不可缺。《景岳全书?卷四十八?本草正上》:疗咳嗽及肺痈肺痿,咳吐脓血。《本经疏证九凡治咳逆久嗽,十方而九,则于此方不可不为要笏矣。《罗氏会约医全卷?卷十六?本草》:
4、止咳嗽,为治嗽要药。《经证证药录?卷八九凡肺咳者,有虚实寒热,而尤宜于热证。《东医宝鉴?汤液篇?卷三》:止咳嗽,治肺痈。《长沙药解?卷三庆宁嗽止喘,疏利咽喉,洗涤心肺而兼长润燥。虽丿力代各家对款冬花的功效论述各有不同,但综合各家Z言可见款冬花确实具有温肺、止咳嗽的作用,主治久嗽不愈,为咳嗽之要约。2款冬花的临床应用款冬花作为止咳祛痰平喘方剂屮的常用屮药[4],古方和现代方剂屮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木文对古籍、药典和卫生部(现卫计委)药品标准进行了调研及总结。2.1古方中款冬花的使用《普济方》⑸记载:咳嗽门共
5、列521方剂,102个方剂收录款冬花,比例为1/5,可见款冬花确实是止咳的要药。喘门共列106方剂,15个方剂收录款冬花,比例为1/7,可见款冬花的平喘功效非常显著。由普济方统计数据,出结论1:款冬花在治疗久嗽、咳嗽上气、五脏诸嗽、呷嗽这4种咳嗽症中使用频率最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治疗功效;而对咳嗽痰唾稠黏、咳嗽短气、热嗽、咳逆另4种咳嗽症使用频率最低,并没有发挥治疗功效;治疗冷咳嗽比治疗热咳嗽显著。见表1。此外《备急千金要方》[6]中,肺实热项下共列7个方剂,收录款冬花的冇1个,比例为1/7;肺虚冷项下
6、共列10个方剂,收录款冬花的有4个,比例为2/5o从该数据对比分析,同样可以印证上述结论1:款冬花治疗冷咳嗽比治疗热咳嗽显著。普济方款冬花的使用情况,咳嗽门痰唾稠黏症见表20痰饮门见表30由该数据可见款冬花在祛痰方剂中使用频率非常低,从而得岀结论2:款冬花祛痰功效并不显著。2.2现代方剂中款冬花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1(2010版)中记录止咳、止咳化痰的方剂共73个(处方中药味相同、剂型不同的视为一个方子),收录款冬花的方剂有7个(二•母安嗽丸、川贝雪梨膏、止咳橘红口服液、止嗽化痰丸、咳喘
7、顺丸、润肺止咳丸、橘红丸颗粒),比例近1/10;仅用于化痰、祛痰无止咳功效的方剂共38个,收录款冬花的有0个。从药典数据可以看出,现代方剂中,款冬花在止咳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但祛痰方面的使用频率为零,也再次印证了结论2:款冬花祛痰功效并不显著。《屮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屮药成方制剂》[7],止咳方剂109个,收录款冬花的有15个,占1/7,可见在现代临床用药中,款冬花仍然是止咳的常用中药。13〜20册,收录款冬花的方剂所占比例为2/7、1/18、4/15、1/4、0/12、0/7、3/17、4
8、/29。3小结款冬花作为传统中药,在古代、现代医药领域,对于咳嗽的治疗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药学古籍及现代药学文献的综述及研究,不仅进一步总结其基本功效,而且基于客观数据分析了款冬花的具体止咳功效,同时也明确了其并没有显著祛痰功效。希累木文能为款冬花今后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开发提供概括性及准确性参考。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12.[2]郑虎占,董泽宏,余靖•中药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