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中成药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120例室性早搏患者,其中特发性室性早搏50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7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停用目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3次/d,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120例患者服稳心颗粒4周后显效率58.3%(P<0.05),总有效率85%(PV0・01)。其中50例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34例室性早搏减少>90%,显效率68%(P<0.05),22例室性早搏减少50%,总有效率
2、92%(22/25)o1例出现心动过缓,停药后消失。4例出现轻度头晕,勿需停药。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特发性室性早搏疗效显著。而且该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关键词】稳心颗粒;室性早搏;研究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心脏病患者,英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老年人屮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室性早搏。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影响血液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其至危及生命,发生猝死。因此,正确认识抗心律失常药存在的不足,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夯物,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1]。稳心颗粒是近年
3、来国家批准生产的第1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制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25~75岁,平均(55±11)岁。患者入选条件:①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30次/h)并有心悸等症状;②非心脏病室性早搏,即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祛除诱因(劳累、紧张、情绪波动、酗酒等)早搏无明显减少,且伴冇明显的心悸等症状。其中器质性心脏病70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30例,心瓣膜病10例,心肌病12例),功能性室性早搏50例(经病史、查体、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
4、核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而由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收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危及多器官衰竭患者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及显著心动过缓(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不纳入研究对象。1.2用药方法停用目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3次/d,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1.3观察指标服药前、服药4周分别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象。并观察服药前后心悸等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消失90%以上;有效:室性早搏减少50%以
5、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同时也观察药物有无致心律失常作用,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标准为:出现治疗前没有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较治疗前明显增多或恶化。1.4统计量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有SPSS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科用x2检验。2结果2.1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后,120例患者中102例(85%)心悸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凝血象、血脂及血糖与用药前均无明显变化。2.2心电图改变用药前、用药4周心率(HR)、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变化见表1,与用药前比较各值差异无统
6、计学意义(P>0.05)o2.3室性心律失常变化情况120例患者服用稳心颗粒4周后,70例室性早搏显著性减少,显效率为58.3%(P<0.05),102例室性早搏减少>50%,总有效率为85%(P<0.01)o其中50例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34例室性早搏减少>90%,总有效率68%(P<0.05),44例室性早搏减少>50%,总有效率92%(44/50)0此结果显示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有显著性抑制作用,尤莫是対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更加明显。2.4不良反应1例出现心动过缓,停药消失。4例出现轻度头晕,勿需停药。未发现药
7、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3讨论对室性早搏的处理需考虑以下因素: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及心功能状态。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预后很好,原则上不需特殊药物治疗,尤其是不宜使用不良反应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2]。而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首先是耍治疗原发病,祛除诱发因素。当治疗原发病及纠正诱发因素后室性早搏仍较多,并有心悸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或心功能,并有可能诱发室外速/室颤时便需要干预治疗。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一些不足,除部分药物疗效不够好外,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致心律失常效应,对心肌及心脏
8、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等明显限制了临床使用。如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arrhythmiasuppressiontrial,CAST)的结果表明,使用Ic类药物虽然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心律失常死亡率及总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