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试题

针灸治疗学试题

ID:43955513

大小:634.25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10-17

针灸治疗学试题_第1页
针灸治疗学试题_第2页
针灸治疗学试题_第3页
针灸治疗学试题_第4页
针灸治疗学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学试题上篇总论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一、填空I.针灸治疗作用有、2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3.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黄帝内经》称之为4.《灵枢•官针》篇指出:“针所,灸之”。5.《备急千金耍方》云:凡病皆由,针以,灸以。6.经络闭阻不通,因引起者宜用针刺;由引起者宜行灸疗。7.《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不可不通。”&针灸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变9•针灸治病,不外乎与两个方面。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的作用。10・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除了与补泻手法有关外,还与部分脸穴的性能有关。II.《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篇曰:“善用针百,,o13.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既可以,,而从阴阳互根的角度考虑,乂可以采取之法。12.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密切相关。13.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作用。二、选择题(一)A型题(在题下五个备用答案中选择一个止确答案,全书同。)1•“针所不为,灸Z所宜”出自:()A《灵枢•九针十二原》B《灵枢•官针》C《素问•异法方宜论》D《难经•二十九难》E《备急千金要方》2.以下哪种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A消炎B行气C镇静D调和阴阳E都不是(-)B型题(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用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多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选用,全书同。)A止痛B升压C降压D安眠E

3、增乳1.疏通经络作用的体现:()2.调和阴阳作用的体现:()A咳喘取肺俞B亡阳灸关元C失眠补照海、泻申脉D嗜睡泻照海、补申脉E都不对3.阴病治阳:()4.阳病治阴:()5.阴盛阳虚病症治法:()(三)D型题(在题下备选答案屮,选出两个相互间有联系的正确答案,全书同。)1.在针刺疏通经络中,《金针赋》运用的通经接气手法是:()()A青龙摆尾B口虎摇头C龙虎交战D阴中隐阳E阳中隐阴2.下列治失眠用穴体现调和阴阳治疗作用的是:()()A补心俞B泻行间C补照海D泻屮脉E补胆俞(四)X型题(在题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止确答案,全书同。)1.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有:()()()()()A疏

4、通经络B镇静宁神C消炎止痛D扶正祛邪E调和阴阳2.具有扶正祛邪双重作用的脸穴有:()()()()()A中皖B内关C气海D水沟E足三里三、改错(在下列各题下划线部分内,找出错误或不准确Z处并改正,全书同。)1“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2四、简答题1.针灸有什么治疗作用?2.《黄帝内经》中的“解结”是什么意思?3.《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疏通经络的方法是什么?4.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与哪些因素有关?5•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五、问答题1.针灸调和阴阳应遵循什么原则?2.针灸治疗作用的发挥,与哪些主观、客观因素密切相关?附:答案一、填空1.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5、、调和阴阳2.疏通经络3.解结4•不为、所宜1.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开导之、温暖之2.实热、虚寒7•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镇痛作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9.扶正、祛邪、扶正祛邪10・偏补偏泻□•阴与阳12.从阴引阳、从阳引阴13・阴证治阴、阳证治阳、阴证治阳、阳证治阴14.针刺补泻手法15・良性调节二、选择题(―)A型题1.B2.D治疗作用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三个方面,调和阴阳是其中之一。(二)B型题1.A经络通则不痛。2.D阴阳调和则能寐。3.A咳喘为脏病属阴,肺俞在背部属阳。4.B亡阳为阳衰,关元位于腹部属阴。5.D嗜睡属阴盛阳虚,泻照海、补申脉为泻阴补阳。(三)D型题1.A

6、B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可通经接气。2.CD失眠属阴虚阳盛,补照海、泻申脉乃补阴泻阳。(四)X型题1.ADE2.ABE气海只用于补虚,水沟只用于泻实。三、改错1.《备急千金要方•明堂仰侧》2.针刺泻法和刺血。针刺补法和艾灸偏于补虚,其兴奋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四、简答题1.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2.疏通经络。3.针以开导Z、灸以温暖4.补泻手法、部分脸穴偏补偏泻的性能。5.既可以阴证治阴、阳证治阳,乂可以阴证治阳、阳证治阴。五、问答题1.在阴阳一方偏盛、另一方尚未虚损的情况下,应泻其有余,清泻阳热或温散阴寒,以防阳热太盛而耗伤阴液,阴寒太盛而耗损阳气;而当一方偏盛,另一方也见虚损的情况下

7、,在泻一方有余的同时,当兼顾一方Z不足,配合扶正或益其不足。在阴阳偏衰的情况下,应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常出现阴虚阳亢之虚热证,治宜育阴潜阳,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不能制阴,常呈现阳虚阴盛之阴寒证,治宜补阳消阴,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俱虚则滋阴补阳同施。2.除了脸穴的特性、针灸补泻手法以外,还与机体状态(包括禀赋、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病变表现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治疗时间、辅助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其中尤以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