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25783
大小:24.3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6
《关于某农村弃耕抛荒现状地调研报告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关于农村弃耕抛荒现状的调查报告——以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杨柏山屯村为例学校:XXXXXX学院:XXXXXX班级:XX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一、调查背景1.意义:“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也显现出了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匮乏、劳动力短缺等普遍现象,进而暴露出的征地补偿问题、农用土地流转问题、人地关系矛盾问题、弃耕抛荒问题等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弃耕抛荒是指土地具备耕种条件,但是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故意不进行耕种,致使土地荒芜。弃耕抛荒是我国农业存在的重大问题,弃耕抛荒
2、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农业基础的稳定。2.调查时间:2016年7月20日——2016年8月15日3.调查地点: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杨柏山屯村4.调查主题:农村弃耕抛荒现状调查分析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5.调查人:XXX6.调查目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党和政府为了促进我国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时期做出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举措。社会进行转型过程中,农村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弃耕抛荒问
3、题,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了解农村弃耕抛荒真实现状,特此展开此次调查。7.调查方式:典型调查8.调查方法:采访调查,文献调查,问卷调查二、弃耕抛荒现状及原因分析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杨柏山屯村地处典型温带季风气候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根据实地走访和询问当地村名知晓:春季农业用地耕种率75%,秋季农业用地耕种率61%,年平均农业用地抛荒率高达32%,相当于每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农业用地荒芜。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1.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短缺。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农村、农业发展慢慢被抛在快速工业化和现代
4、化发展的后面,人口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建筑城镇化,大量土地开发建设,造成务农人员大面积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现农村居住者多为老人、孩童等低劳动能力者,农业用地缺少劳动力耕种开发,只能空闲土地,抛荒处理。1.农民收入太低,土地投入信心不足。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热情渐渐降低,种粮积极性明显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导致土地粗放经营甚至弃耕抛荒。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不合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为保证好坏搭配相对均匀,将整块土
5、地分割,大片农用地呈现出零散小集中、单位面积狭小的格局。而且由于多数农民思想观念保守,过于重视自家农用耕地,甚至出现宁可土地荒废也不愿流转经营的困局,很难与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农业是自然风险大的弱质产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旱、涝、风、雹、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杨柏山屯村多为山地,很难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且当地自然条件干旱,农业灌溉主要依靠上世纪六十年代人
6、工修筑的红旗渠,很大程度是“靠天收”,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有投入无产出,农民不愿耕种,土地大面积成片抛荒。1.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人口、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变化造成耕地无人种的现象不断发生。虽然当地制定了一些土地流转的办法,但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灵活性,可操作性不强。多数情况土地流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而基层乡村干部在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缺乏力度,存在畏难情绪,不愿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致使部分土地抛荒。三、关于有效解决农村弃耕抛荒问题的几点建议1.大力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
7、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要改正传统城镇化的弊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加大农业财政投入,扶持农业发展。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政府要发挥农业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开发的投入,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要大力鼓励农业科研,发展科技农业,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转化效率,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的经济效益。3.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切实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
8、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管理体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保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