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

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

ID:43924412

大小:4.79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0-16

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_第1页
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_第2页
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_第3页
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_第4页
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庐中学教改经验介绍--“讲学稿”教学改革一、东庐中学简介东庐中学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一所农村初中,座落在秦淮河源头的东庐山下,原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曾长期处于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育质量落后的“三差三后”状况,并因教育布局调整一度成为撤并对象。二、教改成果从1999年起,学习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先进的教改经验,尝试进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省内外借鉴庐中经验形成的“讲学稿”、“导学稿”、“研学稿”、“学案”、“导学案”等纷纷出

2、炉。教改成果不仅在初中广泛推广,而且在高中、小学推广。目前,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窗口,全国新课改的排头兵,与江苏泰兴的洋思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齐名。三、如何改革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1.筛选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在教学与管理上,教与学相脱离教学、教研和师训相脱节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分离2.反思后的认识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备课模式三、如何改革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备课是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总体体现,也是教学过程几个环节的基础和前提,它担负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总策划和总设计的重任,是一个系统工程。备好课既要过好学生关,又要过好教材

3、关;备课还是解决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认识水平)与教材(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矛盾的主要途径。“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只有以“学”定“教”,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实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2.反思后的认识实现“教学合一”三、如何改革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挑战,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总是有限的,为了发挥同伴互助的团对优势,许多学校都实行了集体备课。然而,由于观念认识不到位,彼此间又缺乏真正共建共享的愿望和能力,导致在实践当中

4、,集体备课往往又成为一种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2.反思后的认识确实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三、如何改革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学生的学习品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效,而学生的学习品行的养成又与学校德育工作有关,这就需要处理好“德育的首要地位”与“教学的中心地位”的关系。“寓德于教”是处理“德育的首要地位”与“教学的中心地位”的关系的必然选择。2.反思后的认识处理好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三、如何改革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有教师提出这种教师使用的教案,能不能略加变动,让学生也有一份呢?这样,教师的教案既可以是学生的预习作业,又可以成为课

5、堂练习,还可充当课后的复习资料;既可明确学习目标,又可减轻课堂笔记和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岂不是一举多得!于是“讲学稿”诞生了。3.“讲学稿”的诞生三、如何改革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4.备课模式的改革三、如何改革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不订教辅资料取消补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辅导班以“周周清”的形式,对当周学习不能过关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5.办学行为的规范三、如何改革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四、认识“讲学稿”“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

6、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1.“讲学稿”的界定四、认识“讲学稿”“讲学稿”的编写来源于新的备课模式(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其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2.“讲学稿”的编写过程四、认识“讲学稿”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

7、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3.“讲学稿”的编写要求(基本原则)四、认识“讲学稿”首先:“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第六:强调“讲学稿”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第七:主备和审核老师要署名。3.“讲学稿”的编写要求(具体要求)四、认识“讲学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