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教学浅谈教学对联教对联教育谈谈对

浅谈对联教学浅谈教学对联教对联教育谈谈对

ID:43913278

大小:46.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浅谈对联教学浅谈教学对联教对联教育谈谈对_第1页
浅谈对联教学浅谈教学对联教对联教育谈谈对_第2页
浅谈对联教学浅谈教学对联教对联教育谈谈对_第3页
浅谈对联教学浅谈教学对联教对联教育谈谈对_第4页
浅谈对联教学浅谈教学对联教对联教育谈谈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联教学浅谈教学对联教对联教育谈谈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联教学李乃斌摘要:对联是我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丈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朕克满純味,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初中生学习对联应讲疣方法,<重点有步骤的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关键词:对朕语丈教学创新能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屮,设计了一堂“诵读欣赏”课一一《对联六首》,这是语文新课标素质教育精神的要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独具匠心。屮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种类、形式丰富各界,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人民都说凡是有诗的地方就有对联。对联,雅

2、称“楹联二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它作为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源远流长,不仅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我国为世界文化宝库中增添的艺术瑰宝之一,放射着奇异的光彩。下面就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上谈几点思考,供同行研讨。(-)联史导人,感动学生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厉蜀主孟昶“侮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

3、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屮“千门万户瞳瞳H,总把新桃换旧符”Z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乂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口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4、作用。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有清一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赵雨《走向对仗的汉语言文学——清对联》,《对联》2000年第5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与理论研究新风尚。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

5、展,对连述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教师大量收集资料以时间为顺序,从古到今,由国内及国外,向学生展示对联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史料记载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震撼,有了这种震撼,学生就必定在思想上重视对联的学习。流行的就是社会需要的,对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能如此经久不衰,怎能不引发学生的思考,怎能不令学生感动?感动之余,学生在内心里就会有了学习对联的欲望,期待着获得更多对联的相关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展开教学。(二)名联欣赏,趣动学生我在这一环节选择了四幅对联,分别是对联1“上海口來水來口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6、”、对联2“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对联3“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廳魅小鬼,鬼鬼犯边”、对联4“白米白鸡啼白昼黄村黄狗吠黄昏”。这四则对联,每一则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每一则都各具特点。比如,对联1顺读反读都可以,足见对联用字的精妙;对联2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为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而当尽家产的苦闷,同时东西南北绝妙相对,堪称一绝;对联3不但对仗工整,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对联4具有地方特色,围绕我们泰州的白米镇地名展开故事,生动形象,而且色彩的

7、搭配也很巧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变成了故事家。一则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就会变“耍我学”为“我要学”,不可怀疑在学生屮间还会产生对联学习的竞赛,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和谐的境界。(三)诵读对联,韵动学生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这两种。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一般是对仗。每个字母是平声还是仄声都有规定。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

8、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