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

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

ID:43906223

大小:367.0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6

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_第1页
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_第2页
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_第3页
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_第4页
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白鹤岭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摘要】白鹤岭位丁•湖州西北,离李家巷约3km杭长铁路以近乎南北的方向穿过白鹤岭丘陵。此段路棊子1959年开始施工,于1960年10月间初次发生滑坡,之后10年来滑坡不断发展,对白鹤岭的工程施工带來影响。通过对白鹤岭的现场勘査,探测,再对口鹤岭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及气候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白鹤岭为切层滑坡,并对口鹤岭进行锚固桩、描土墙、砌片加I古I等方法进行治理。【关键词】滑坡;成因;治理;白鹤岭1引言白鹤岭于1960年施工,在当年10月初就发生初次滑坡,在1961

2、年,滑坡乂向上发展。1968年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415队勘探,在1969年初釆用挡土墙方法治理,在挡土墙施工中发现挡土墙外移,不起治理作用,遂停止施工;1970年8月由浙江省水电局再次进行勘探,提岀挖台形路堑施丄到第三台阶发现仍有滑动发生,使将挖土回填于挡土墙外侧,阻止挡土墙外移;1971年又由浙江省交通局再次进行勘探,补钻7个孔,总进尺147.76米,勘探资料与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得到的勘探资料大体一致。2工程地质条件2.1滑坡地区的地貌和气候特征该区为丘陵地带,滑坡发生于丘陵山坡坡脚,丘陵相对髙差为50〜10

3、0m,有宽平的沟谷。山坡自然坡度比较平缓,一般为20°〜30°o该区月平均降南量最高达243.9mm,年平均降雨量为1577.55mm。6—9)1份为雨季,雨量集中。平均最高气温为39.8°C,平均最低气温为-4.9°C。由于雨量较为丰富,气温相差较人,因而风化作用强烈。(如图1)图1白鹤岭滑坡工点滑坡工程地质平而图2.2滑坡地区的地层和地质构造地层:该地区出露的地层有:栖霞组灰岩(pPq),孤峰组(P12g),龙潭煤系(p211),长兴纟n.(p32c)灰岩,青龙组(Tl+2q)灰岩。磨石山组(J3m),以

4、及白垩纪的岩浆岩。地层的具体岩性及厚度等,详见前述的实习地区的地层岩性部分。该地区在地表沉积冇第四系残积一坡积层,红棕色褐黃色粉质粘土或粘土,夹砂岩碎石(20%〜40%),碎石直径5〜10cm,个别nJ达50cm以上,一般厚度0.3〜3.0m,在宽平沟谷底部厚度很大,达12〜18叽(图2)图2白鹤岭地质章图2.3地质构造该地区地质构造主要以断裂构造形式出现,断裂分三组:第一组:近乎东西向与区域主要褶皱轴平行或微斜交的逆断层。这一组断裂的特点是断距大,断层而倾向北或北北东,形成时代最早,常被后期断裂切割。第二组

5、:与第一组近乎一致方向的正断层。断层1何一般倾向南,倾角65。〜70°,形成时代比第一组晚,也被后期断裂切割。第三组:与区域主要褶皱轴垂直或斜交之横断层,其倾角冥陡,个别近直立,形成时代最晚,切割第一、第二组。在图2上,Fl,F2,F3,F4即属第一、第二组断裂,F5为第三组断裂。F1在龟山南部,断层面产状为SE178°Z64°,短距500〜800m。上盘由青龙灰岩(Twq)组成,下盘由孤峰组(P/q)组成,被横断层切割。F5长约600m,其性质述不完全淸楚,推测为一倾角近直立的平移止断层,东盘下降,西盘上升

6、。与主要断裂相应的在岩层中发育有三组节理:第一组节理:倾向SW1650〜207°Z51°〜70°,这组节理最为发育,节理面光滑,延伸较远,属剪切节理。第二组节理:倾向SE156。〜175°Z63°~76°,次于第一组,性质与第一组相同,部分为张节理。第三组节理:倾向NE73°〜83°及SW253°Z65°〜74°,次于第一、第二组。显然,第一、第二组节理与本区近乎东西向的断裂一致,第三组节理则与晚期近南北向的横断层有关。2.4滑坡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滑坡地段,地表有疏松的残坡积物,下伏基岩节理裂隙极为发冇,把

7、岩层切割成碎块,裂隙密度达15条/叭岩层风化严重,全风化带和强风化带的全厚度估计超过25m。原路堑边坡上方修有截水沟,即使大雨时,沟中也不见有水。可以认为地表水流除一部分由两侧沟谷排定外,人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基岩裂隙水。在个别地段还有上层滞水,但水量不人。3滑坡工程地质分析2.1大滑坡3.1.1大滑坡的外表形态1号人滑坡位于DK203+985—DK204+082,全长约100m,滑坡的外表形态比较明显。参见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图1),实测地质剖面图见(图3)。由于多次滑动,形成儿个滑坡台阶,有近乎直立的滑坡陡

8、坎,最高陡坎高达4米多。滑坡体的上不边缘离线路约100m,在滑坡体后部与陡坎间,由于土体的滑移,岀现巨大的为充填的张开裂隙。在笫一滑坡台阶上,裂隙宽0.1〜0.3m,深大1.0m,在第二滑坡台阶上,左边裂隙宽0.2〜2.0m,可见深度0.5〜2.0m,右边裂隙宽0.3〜0.4m,可见深度0.2〜0.3m。在滑坡体上部边缘的外侧,有与滑坡上部边缘基木平行的短小不规则张裂隙多条。在滑坡体第二台阶右侧砂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