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赛事策划

摩托车赛事策划

ID:43898697

大小:11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6

摩托车赛事策划_第1页
摩托车赛事策划_第2页
摩托车赛事策划_第3页
摩托车赛事策划_第4页
摩托车赛事策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摩托车赛事策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组与联合一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项目策划书(2006-07-1414:13:00)转载标签:分类:财经杂谈杂谈一、可行性分析(一)摩托车发展现状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4.5万辆到超过1000万辆扬眉叶气地坐上世界摩托车产量第一的位子,中国摩托千业仅用了10年。今天,摩托车行业的统计数据看起来依然很美:年产量高达1500万辆,能够生产15个排量的2500多种车型,社会保有量为3771.8万辆,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国家设厂生产。可惜,这些数字并不令人兴奋,一位业内的资深人士具至发出了“屮国摩

2、托车己经到了危机时刻”的论断。1、摩托车产业发展比较畸形,行业逐年衰退1993年,屮国摩托车一举超过口木成为世界产量第一,当时一•辆六七千元的摩托车可以赚到3000多元,但这种幸福时光只持续了两年左右,从1995年起,摩托车行业陷入了“产销量增加,利润下降”的怪圈,全行业利润一路下滑:1995年22亿、1996年16亿、1997年&7亿、1998年&2亿、1999年4.7亿。在大血积亏损、利润越來越低的大环境下,还是有不少企业挤进來,拥挤不堪的摩托车行业鱼龙混杂。全国有整车企业200多家,进入国家管理bl

3、录的只有150家,靠仿冒、拼装和套牌过口了的小厂也为数不少。最尴尬的,莫过于那些大企业,规模上去了,还是过不了研发、知识产权的坎。小企业进入却容易得多,结果人小企业之间、正规军与游击队之间拉不开茅距,假冒犯獗,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行业集屮度不升反降,与国际摩托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摩托车行业的“散乱差低小"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也造成摩托车产业发展的畸形。摩托车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宽松。摩托车的发展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与四个轮子的汽车不同,两伦和三轮的摩托车几乎没有得到过政府的关爱。从20世纪90年代屮期

4、北京对摩托车说“不”开始,己经有104个人屮城市禁摩。摩托车只能将战场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一些人企业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2、国外市场上互相竞争在一年询的北京摩托车展上,济南轻骑集团一位高层领导的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彖:“印度摩托车企业瞧不起中国摩企,因为中国摩托车总是口相残杀,两败俱伤。”这种状况依然在继续。曾经以低价从日本金业手屮抢得越南市场70%份额的屮国摩金,曾经有过每辆摩托车利润300美元的好U子。不过随之而来各家企业一哄而上,低价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过度的价格竟争侵蚀了共同的利润空间,好不容易培

5、育出來的市场等不到遍地开花就早早凋谢了。低价倾销不仅损害了中国摩托车的整体形象,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可能遭遇反倾销。除此以外,质最和伟后服务网络建设也是屮国摩托车的致命伤。在印度尼西亚市场,2000年的出口量达到40多万辆,到2001年骤降到十儿万辆,败因就是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滞后。在岀口管理方而,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出,要从源头治理和出口调控齐抓共管,有关政府部门和进出口商会加强管理、强化依法行政,耍重视仿造、假冒、知识产权问题,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鼓励企业在国外建立售后服务网络。3、技术与环保脆弱随着通讯技术

6、、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引进,世界摩托挙已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域,国际上对摩托车的技术、质量、环保要求也不断加严,我国爍托车行业的上述指标虽然有明显进步,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十分明显。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如果我国按2000年实丿施的第一阶段标准检测,总体合格率为86.5%,如果按欧洲一号标准来评定,其合格率仅为40.5%。在噪声方血,按现阶段国家控制标准,合格率为54%,按2005年开始实施的第二阶段标准來说,其合格率仅为2.7%。在可靠性上,虽然无故障间隔里程由“八五”期间的2000公里提高到现在的6

7、(X)0公里,但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是100()0-12000公里。在产品质量方而,灯具的问题非常严重,近两年前照灯配光性合格率仅为13.5%。我国摩托车整车可靠性水平依然与国外冇较大差距。4、国际竞争不容乐观屮国摩托车最大的国际竞争对手,是世界摩托车强国FI本。这场人国与强国Z间的较量,将在很人程度上影响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格局。在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中,中方的优势正在被日方蚕食。针对中国摩托车的价格优势,口方通过采购便宜的零部件,也拿出了价格便宜的“口本牌”,加Z品牌、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方血的优势,口本摩

8、托车迅速收复失地。(一)摩托车而临重组与联合的必然性1.重组与联合是所有企业发展必然趋势“重组与整合”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纵观国内外,重组与整合儿乎天天都在发生。在国内,像“一汽⑴“天汽”联姻、“华润”与“万科哦手等案例举不胜举;在国外,如“波音”入主“麦道”、“宝马”合并“劳斯莱斯”,个个都是惊天动地、发人深省。“重组与整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企业要盈利,往往要围绕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做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