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84370
大小:4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6
《就业策划书及文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就业策划书及文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世纪头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万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约为30万。到了20xx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20xx年增加了三倍。教育部部长袁贵
2、仁表示20xx年将有630多万名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00万,就业形势依然很不容乐观。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一)深化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1•强调通识教育,适应新形势对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1]目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明确限定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政治思想类、语言工具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四大
3、类课程。而有关学生就业的课程设置则多属选修课的范围,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更有些学校则根本没有这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这无疑会造成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期望值过高等不利因素,从而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就业策划书及文案。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必须科学、全面、合理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加强就业指导课、形势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的设置,并扩大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范围与学分,调整必修课的比例,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材编写工作,改革考试考查制度,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全面与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2•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
4、。以前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于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实行计划体制,所以学校不注重专业设置;现在是市场为导向,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并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把拓展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才需求状况,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各行业急需或是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潜力的专业,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需求日渐萎缩的传统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到停止招生。例如美国的大学在“行政管理、评聘教授、招
5、收学生、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学校可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灵活自主地调整,所以,对社会需求反射快,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由于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因此,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增强了适应性,提高了就业率。”(二)加大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1•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针对毕业生实际情况给予全方位辅导。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是学生们最信赖的就业渠道之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是国家、社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各高校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6、就业策划书及文案。首先,高校要从人力、场地,特别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重点抓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包括:校级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专职干事)、院(系)就业指导责任人员(系主任、毕业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形成金字塔结构,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服务与教育,形成就业指导合力,保障指导工作的优质高效;其次,在校外,高校要建立广泛的联络网络,形成各用人单位、专业学会、政府有关部门、各行各业代表组织以及就业指导理论学者等与高校共同协作,促进就业指导的局面。2•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全程就业辅导。高校就业机构要
7、认清就业指导不是只针对毕业生而言的,帮助大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渗透到各个年级,从低年级抓起。同时要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指导重点:大学一年级应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大学二年级则侧重自我基本能力的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三年级侧重教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提高自身就业技能,培养自身实践能力、交际、组织能力;四年级则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面试的具体技巧,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使在学生毕业以后,“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
8、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辅导服务的意见和使用情况等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全程、动态的反馈和循环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