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

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

ID:43877449

大小:121.3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0-16

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_第1页
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_第2页
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_第3页
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_第4页
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沈松侨•摘要.、八.、・•一、刖吞•二、从“皇统”到“国统”一一“炎黄子孙”与国族认同•三、符号的战争一黄帝纪年与孔子纪年•四、众声喧哗——“单一国族”与“中国新民”•五、结语•注释本文曾于1997年6月20日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组主办之“发明过去想像未来:晚清的“国族”建构,1895-1912"小型学术研讨会上宣读。惠承评论人王明珂教授指正多端,受益良深;复蒙木刊两位评审提供宝贵意见,谨此致谢。摘要木文试图藉由“黄帝”神话在晚清知识界的广泛流传及其与传统黄帝传说的断裂,探索近代中国“国族”建构的历史过程及其所蕴涵的矛盾与冲突

2、。“国族”作为一个“想像的社群”,无疑是近代的产物,不过,进行此一想像的行动者,却往往将其眼光投注于渺远的过去,企图为国族的起源提供坚实的“历史基础”。黄帝,在晚清中国,便是在此需求下,经由一套由特定的“框架、声音与叙事结构”所构成的论述策略,被夺占、转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为二十世纪屮国的国族认同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文化符号。然而,以黄帝符号为中心所塑造出来的中国国族,却囿于晚清反满革命的政治现实,而只能是一个以血缘之根基性联系为本质,并具有高度排拒性的族群团体。对于这样一套国族想像,当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二十世纪最初数年间所发生的“黄帝纪年”与“孔子纪年”的争论,便是彼时两套

3、不同国族论述的正面交锋。另一方面,“黄帝”符号亦自有其内在的歧义与紧张。部分汉族知识分子便极力扩充“黄帝”的“种族”意涵,揭葉“大民族主义”以别于汉族中心的“小民族主义”;一些居于边陲位置的满族人士也利用“黄帝后裔”的传统策略,重塑本身的族群历史记忆,另行提出一套抗制性的国族论述。因而,从近代中国国族建构的政治、文化条件分析,“黄帝”此一高度建构性的符号,也正是各项现实利益与势力对抗、争持的场域。-、八—1—一、刖吕1917年3月,印度诗人泰戈尔(R.Tagore)在一-篇题为“西方的国族主义”的文章屮写道:西方的雷声隆隆的大炮在日本的门前说道:“我要一个国族!”……一个国族于是乎

4、出现了。⑴日木如此,近代中国亦不例外。十九世纪中叶以降,中国长期在西方以坚船利炮为后盾的优势文化冲击下,不得不俯首下心,逐步放弃传统中心的世界秩序,转而以西方“国族国家”(nation-state)为典范,着手从事中国“国族”的塑造。1901年,梁启超撰写“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便指出屮国对外不竞,国势肌隍的根由端在欧美列强挟其“民族帝国主义”,竭全民族及全国民之全能力以临我,而“吾国于所谓民族主义者,犹未胚胎焉”,固不足以为有力之抵制。然则,中国苟欲图存于牛存竞争之大潮,其唯“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一途可循。[2]就是在这样的意识形态激荡下,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屮国知识份

5、子,相率投入孕育国族的启蒙事业,为近代屮国国族意识的兴起揭开绚丽的序幕。就此而言,梁启超所谓“少年中国”[3],与其说是用以勖励国人的门面惯语,毋宁更反映了他对中国国族在世界史时间序列上,相对于西方国家,所居之后进地位的敏锐反省。⑷其实,国族作为一个“想像的社群”[5],即使在任公所谓“壮年国”的西方世界中,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独特产物。BenedictAnderson便认为,“国族”想像之所以可能,要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与生产关系为其社会基础,其中,“大规模印刷企业"(print-capitalism)^?发挥的作用,更是“国族想像”不可或缺的牛存脐带o[6]JamesKella

6、s也指出,只有伴随着十八世纪以来长期而激烈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西方各国的“人民”(people),才有可能被型塑成“国族”。[7]然而,吊诡的是,尽管“国族”有着不容否认的“现代性”色彩,国族主义者对其自身国族的表述(representation)与宣示,却儿乎毫无例外地指向渺远的过去。所谓“复兴民族”、“唤醒国魂”等等激扬人心的口号,正是国族打造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叙述策略。⑻用Anderson的话来说:“纵使人人--致承认国族国家是个“崭新的”、“历史的”现彖,……“国族”却总是从一个无从追忆的“过去”中浮现出来。”⑼许多相关的研究也一再证实:一个社会群体,往往是透过对“过去”

7、的选择、重组、诠释,乃至虚构,来创造自身的共同传统,以便界定该群体的木质,树立群体的边界(boundary),并维系群体内部的凝聚o[10]PaulRicoeur便指出,社会记忆与社会意义的创造息息相关,社会群体通常要藉着一些过去的重大事件来形构对于自身的意彖,并且不断利用共同的公共仪式来强化他们与此“集体过去”的联系。因此,历史意识形态(ideologiesofhistory)对于社会群体的符号性建构(symbolicconstitution)与社会凝聚力的创造,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