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课徒画稿研究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

ID:43861961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6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_第1页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_第2页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_第3页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_第4页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龚贤课徒画稿研究摘要: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大量的画论、技法等著作,为后世学画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代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稿》,就是在长期授徒而积累起来的比较完备的学习山水画的鲍佳教材,本文对龚贤《山水画课徒稿》的山水教学理念予于剖析,阐述其课徒稿“取证传统”“造化为师”的内涵,揭示其课徒稿的艺术价值及其对当代山水画教学的启示。关键词:画谱;山水画课徒稿;造化为师一、龚贤的牛平龚贤,字半千,号野遗,又号柴丈,別号其多,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冬生于江苏昆山,他是十七世纪我国南京地区著名的爱国山水画家,是当时画坛上“金陵八家”之代表,同时又是一位很出色的爱国诗人。龚贤十三岁时始学画,十四岁时与杨文

2、斃同师董其昌。后又受益于李流芳、李永昌、f军向、邹之麟等画家。交游甚广,有诗名,一生清贫,但始终正直耿介。据《昆新县志》卷三十八著述目,龚贤的著作共有五种:《诗遇》《半亩园诗草》《半亩园尺牍》《草香堂集》《中晚唐诗纪》。而作为一个山水画家,龚贤把口己在山水画的创作屮总结出来的经验,将授徒的绘画技法用“课图画稿”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后世学习山水画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至今被当作是习作山水的绝佳教材。二、关于课徒画稿龚贤曾以授徒为生,在授徒过程中留下大量的“课徒画稿”。课徒画稿是画家以教学为冃的,在教学过程屮给学生示范的绘画稿。课徒画稿不仅记录了画家的绘画技法,更多地展现了画家诸多的教育理念及其在艺术

3、创作中的体验和感悟。自魏晋以来至清初,历代大画家中,有画论传世者不乏英人。早在南齐时期,就有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其中“传移摹写“就指明了习画者应该重视临摹的意义。此后,又有北宋年间出现的《宣和画谱》,尽管它对宫廷名画记述颇为周详,但只有文字而无图录。至南宋时期宋伯仁编著的《梅花喜神谱》,在书中收录了梅花图样一百多种,才有了渐趋完善的画学图谱。以后便在此基础上丰富起来,形成了可依靠图画形象、文字解说的可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料。而冇个人授人真传的课徒画稿,而又最值得称道的,大概只有龚贤一人而已。而他的课徒画稿,则更加突出了画学传播中直接与间接的特性,显示了教与学的互动效应。三、龚贤课徒画

4、稿的内涵龚贤课徒画稿与一般的画谱不同,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既有图解示范,又有文字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秦祖咏在《桐阴论画》中说龚贤所著的《画诀》,“言近旨远、精确不磨,初学者最宜探讨”。龚贤善于吸收前人之长,又善于在实践中独辟蹊径,他在课徒稿中提出:“我师造物,安知董、黄。”显见他并不模仿死板的图式,而更多的是在大自然中体验和感悟英理、英情,以“造物为师”,身体力行。如果说,《石涛画语录》以其深奥的哲学精神而光照画坛,那么龚贤的课徒画稿上,以高标、充实、科学、系统的艺术实践苦功,探索艺术规律,并将其高层次的创作心得及艺术手段的隐秘难能之处,深入浅出地公开讲解示范给初学者,实在是值得赞颂的学

5、画经典之首例。(一)龚贤山水课徒画稿的教学理念1・树石法龚贤提出学画山水“先画树”,《课徒画稿》屮开篇就说:“起手式,画山水先学画树,画树先画树身。”又说,“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人看画,先看树,如看诗者先看二律也”。指出画山水须先学画树的道理。接着又点明画树的要求,“第一笔,自上而下,上锐下立屮宜顿挫,顿挫者折处无棱角也。一笔是画树身左边,第一笔讲笔法,笔法要道劲……”这里第一笔已经提出画树用笔需注意转折顿挫,注意用笔轻重、方圆、缓急、干湿等的变化,第一笔就显示出其变化的丰富性。第一笔完成后,接着画第二笔,第三笔,他提出:“向左树,先身后枝,向右树,先枝后身,从便也。一笔能下即下,不能到底

6、即断一断,不可强下,强下即弱。”这是考虑用笔的连贯性,要笔笔有联系、有呼应。在介绍完画树起手、枝干的方法后,循序渐进介绍画丛树的构成。“丛不宜方,大丛之树,根不长。丛不宜欹,大丛之树枝不奇,丛宜密,烟补隙。……此妙在虚处、淡处、欲接不接处这段话指出画树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注意疏密,空隙,使之灵动。接着又指岀,在丛树中画主树的方法。龚贤提出“主树多欹者”与“从树不欹”之说,都是根据画面注意到布置变化的结果。山石和树木都是构成山水画的重要元素,固画山石要把握其外形和质感。不同质感的山石决定了它不同的形状,因而其表现方法也大不相同,因为山石的形质之多样性,为营造笔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又在课徒画稿中

7、提出,“正面山如大人,槊之俨然生色不动。群山一从,如列辟朝君之象”,把山石之表现拟人化,使山石也富有其情,生机勃发,这便能使观者感动,坐而忘对终日。2.笔墨法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手段。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中说,“山水信有笔墨而成”。没有成熟的笔墨,便难以形成气韵生动的画面。后梁元帝在《山水松石格》屮提到“信笔妙而墨精”,将“笔墨”紧紧连在一起,之后北宋的勾,南宗的“水墨渲淡”,都揭示了“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