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ID:438562

大小:21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08-02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_第1页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_第2页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_第3页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_第4页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济学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消费问题已提出了多种理论,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他认为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这是西方消费函数的最简单的形式。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这一简单的消费函数得到了补充、修改,产生了其他一些理论。其中有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

2、相对地决定的,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这是由于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得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还有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则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以及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

3、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其他著名的理论还有托宾的“流动资产假定”、霍塔克的“非流动资产假定”、“库兹涅茨悖论”、霍尔的“理性预期理论”、以及“过度敏感性假定”、“预防性储蓄假定”、“流动性约束假定”等等。在这些理论中大多数都是立足于消费者的个人微观理性行为来分析消费的,可以说在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方面各有千秋。24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对GDP的总量有着巨大的贡献。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在国际上独树一帜,但是,消费需求不足始终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也已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

4、稳定、较快的发展,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开始专注于对消费行为的分析和对消费理论的研究以及实证检验。其中笔者所接触到的就有:杭斌、郭香俊(200903)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

5、后他们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金晓彤、杨晓东(200411)从西方传统消费行为理论不能充分解释中国经济转轨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深入地探讨了中国体制转轨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假说”,并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了理论分析,印证了居民消费行为变异“假说”的真实性。得出的基本结论为:制度变迁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根本性原因,政府应重视居民消费行为问题

6、的研究,确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与政策组合,引导居民消费行为,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杭斌、申春兰(200405)依据中国实际对Davidson等人提出的误差修正机制(ECM)作了重要修正:即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不断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并利用1978-2002年的有关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的主要结论是:1、1990年之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比例相对稳定,而1990年之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为持续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派生控制机制和比例控制机制对短期消费的影响也发生了相应变化。2、受长期

7、均衡比例下降影响,1990年后消费和收入的走势开始分又,但这并不说明消费与收入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而是存在一种变协整关系;张乐、雷良海(201004)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