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eSATA承载高清视频的数据洪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eSATA承载高清视频的数据洪流随着HDV、P2HD,AVCHD等新的高清视频格式的推出,业界对视频数据的传输速度、存储空间容量、外部存储设备的便携性以及数据安全性的耍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便携式数据传输接口设备如USB2.0、1394b设备,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视频数据码流传输速度要求和日益增长存储空间需求。在视频采集领域,对能够同时提供高传输速度和高安全系数的外置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所以如SATA.Infiniband等新型高速数据传输接口的应用设备在这个时候就应运而生了。在这些新数据传输协议当中,eSATA在保证高数据传输
2、速度的基础上,又兼顾了经济性、易用性、兼容性、便携性等其他传输接口的没有的优点,成为最佳的标清和高清视频外置存储设备接口解决方案。eSATA是什么接口标准?eSATA的全称是ExternalSerialATA(外部串行ATA),顾名思义它是SATA接口的外部扩展规范。换言之,eSATA就是“外置”版的SATA,它是用来连接外部而非内部SATA设备。例如拥有eSATA接口,你可以轻松地将SATA硬盘与主板的oSATA接口连接,而不用打开机箱更换SATA硬盘。相对于SATA接口来说,eSATA在硬件规格上有些变化,数据线接口连接处加装了金属弹片
3、来保证物理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而cSATA线缆能够插拔2000次,这也为eSATA抢班夺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原有的SATA是采用L形插头区别接口方向,而eSATA则是通过插头上下端不同的厚度及凹槽来防止误插,它同样支持热拔插。虽然改变了接口方式,但eSATA底层的物理规范并未发生变化,仍采用了7针数据线,所以仅仅需耍改变接口物理特征,便可以实现对SATA设备的兼容。eSATA接口(左)是平的.而SA/A接口是L形的普通3.5英寸硬盘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为60.MB/S,在使用外置3.5英寸的硬盘盒时,USB2,0或IEEE1394的接口速度会
4、成为数据传输的瓶颈。如果使用外置RAID5存储设备,由于并行多硬盘可以提供更高的读写速度,那么USB2.0以及1394B接口最高480Mbps的接口带宽更会严重地限制硬盘的性能发挥。eSATA最高却可提供3000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高于USB2.0和IEEE1394,因此,eSATA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而且eSATA外置存储设备在搭配SATA硬盘后,中间无需桥接芯片的转换,是一种原生的存储设备接口。eSATA接口在传输速度,易用性以及经济性方面所体现出的强大优势使其成为USB2.0,1394B等接口最佳代任者。eSATA接口所
5、提供的高传输速度可以完美应付标清视频制作所需要每秒钟27M/秒(10BIT无压缩)的速度要求,并可以同时支持两层以上的制作要求,解决了USB2.0、1394b速度不够的问题。同样在IIDV制作方面,eSATA接口对最高标准的HDV视频格式可以完美的轻松应付。随着的oSATA接口逐渐出现在计算机主板(如ASUSPBB)和oSATA接口卡上,如元谷这样的越来越多的外置硬盘存储设备厂商,在其所新推出的设备上也使用cSATA接口为主要的传输接口。基于用户对数据安全性的进一步需求,一些专业外置磁盘阵列厂商也在其产品线中将eSATA接口列为标准配置,在
6、保持高速度的基础上还提供了RAID0、1、3、5、6级别的安全防护,同时也提供了USB2.0.1394B接口,实现了最高的产品通用性以及易用性。比如强氧科技的OxyGenSDOBSE,就是以高速的e-SATA为基础,同时还提供了全面的接口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eSATA设备都会相继涌现出来必将会对标、高清视频编辑应用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硬盘接口的沿革最早期的ATA每秒传输速率只有8・33MB(PI0Mode2),但受限於ISA的频宽,所以一秒只有4MB的速度。后来另外几家厂商为了改善这些缺点,联合几家CD-ROM的厂商制定TE
7、nhancedIDE,在原来的ATA之外,支援可抽取存取设备(如CD-ROM等等)的ATAP(ATAPacketInterface)规格,而但它提供了PIOMode3和DMAMode1的资料传输速率,在开启DMAMode1时,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3.3MB/sec,后来些硬碟厂商乂提出FastATA和FastATA-2,FastATA和EnhancedDE差别在FastATA不支援可抽取存取设备,然而FastATA-2不但将ATAP规格列入,也增加了PIOMode4和DMAMode2,两者最高传输速率部是16・6MB/sec,不管是哪些厂商提
8、出所谓的EnhancedIDE或是FastATA-2,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都称之为ATA-2(ATAExtension),后来乂不断的演进,乂推出了ATA-4(因为ATA-3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