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大全

文言文知识大全

ID:43849731

大小:8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5

文言文知识大全_第1页
文言文知识大全_第2页
文言文知识大全_第3页
文言文知识大全_第4页
文言文知识大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知识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长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取独:即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表明它并不是独立的完整的句子。-----------------------------------------------------------------------------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

2、。(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判断句 

3、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

4、“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于……]”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

5、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人马(烧溺死者)”3.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未之有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3)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知之?”(4)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6、”文言文词法: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宾语(1)使动:使、让、派、叫……+宾语+使动词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秦国势力削弱(2)意动:把+(宾语)作为+意动词以+(宾语)为+意动词如:”师之”把……作为老师以……为老师(3)为动:为+宾语+为动词如:”死之”为……死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

7、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

8、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