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州拙政园游客行为调查与分析_孙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7卷第3期铁道师院学报Vol.17No.32000年8月JournalofSuzhouRailwayTeachersCollegeAug.2000文章编号:1004-5201(2000)03-0000-00苏州拙政园游客行为调查与分析*孙婷(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地理系,苏州215009)摘要:园林是苏州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园林开发程度的高下直接关系到苏州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对拙政园国内游客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游客出游的基本规律及游客对该园林的改进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苏州旅游业的几点建议。关
2、键词:游客行为;调查;分析;拙政园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A1引言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游览,旅游业蓬勃发展,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影响或阻碍着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本文选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的国内游客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具有普遍性和实际性的结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个人看法。2数据的来源和质量为了客观、真实、准确的获取拙政园游客行为的资料和信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园林国内(未含港、澳、台地区)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2.1问卷的设计为了提高调查
3、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相关资料和拙政园的背景资料,拟定了调查项目,综合各种因素确定了拙政园游客行为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内容。2.2问卷的内容问卷涉及拙政园游客的基本层面要素、结构层面要素和欣赏水平层面要素,主要由游客的职业或身分、年龄、籍贯、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出游消费来源、对园林的观感、出游次数、逗留时间、欣赏水平和对园林旅游改进意见等方面构成。2.3调查的运作与质量调查采用与游客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向游客发放问卷,现场填写并收回,保证了调查问卷的高回收率。调查由笔者本人进行,在调查前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调查程
4、序收稿日期:2000-06-01收修日期:2000-06-26*本院地理系96级学生。36铁道师院学报2000年有了明确的认识;在调查现场,认真执行调查程序并与游客进行适当交流;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从而把握住每个环节的质量。3调查结果3.1调查结果概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达96.75%。统计结果如下:表1游客年龄结构年龄段20岁以下21-30岁31-40岁41-51岁51-60岁60岁以上比例(%)3.147.820.213.711.93.3表2游客受教育程度学历小学初中高中(中
5、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比例(%)4.87.630.629.427.6表3游客月收入水平月收入(元)<10001000-20002000-4000>4000比例(%)28.731.929.69.8表4游客来源地来源地苏州市内苏州以外的江浙沪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其他比例(%)1238.215.415.58.610.3表5游客游园费用来源自费自费由会议或单位凭免费的费用来源本人游览陪人游览组织游览园林券游览比例(%)47.912.421.718表6游客游览后观感观感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比例(%)57.827.913
6、.50.50.3表7游客职业或身份构成职业或身份学生工人教师或技术人员干部农民军人其他比例(%)24.311.618.619.96.28.510.9第3期孙婷苏州拙政园游客行为调查与分析37表8游客认为苏州值得游览的项目值得游览的项目太湖风光私家园林江南小镇苏州乐园寺庙古塔公园和动物园无比例(%)69.778.444.335.223.62.40.3表9游客出游拙政园的次数出游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三次以上比例(%)49.721.818.310.2表10游客在园内逗留时间逗留时间半小时以内半小时至一小时一小时至两小时两小时以
7、上比例(%)11.232.339.816.7表11游客认为拙政园值得欣赏之处值得欣赏处亭台楼阁建筑物与水体的布局树木花草居住环境无比例(%)61.742.927.467.80.3表12游客对苏州园林旅游的改进意见无导游或导食品、饮水游人太多与周围环环境、卫生改进之处门票太贵交通不便游水平太低供应不好影响情趣境不协调状况不好比例(%)43.921.420.924.643.637.332.53.2调查结论基于上述结果,苏州拙政园的游客行为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游客结构层次看,具有年龄层次年轻化、学历程度趋高、收
8、入水平中档化的走势。在被调查的游客中21—50岁的占81.7%,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占57%,月收入在1000—4000元的占61.5%。其次,从地域空间分布看,有一定的区域性。苏州以外的江浙沪地区和其他东部沿海地区的游客人数较多,占53.6%,中部、西部及其它地区占34.4%。第三,从游客的出游消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