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服装的色彩选择与搭配(zhou)》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服装的色彩选择与搭配作者:周皓(周先祥)摘要:本文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探讨了服装色彩选择与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试图使之更简化和实用.关键词:服装色彩颜色测量色彩选择一般原则简易方法1.前言写作本文时,笔者进行了长时间思考,有些犹豫.首先,因为笔者非服装设计专业人士,也非色彩顾问一类.其次,作为一名服装消费者,似乎在此方面研究并无特别之处.但是,作为一名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中,也涉及到色彩设计情形,因而对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进行过一些研究,有些心得.可否有一些触类旁通之处?同时,作为一个消费者,如何在选择服装色彩时,有比较简单而扼要的原则和方法,也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所以,还是
2、决定写作此文.由于上述原因,可能使本文既有点像专业论文的意味,或许也有一点像服装色彩知识的普及文章.总之,有不伦不类之嫌.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色彩。人们经常根据配色的优劣来决定对服装的取舍,来评价穿着者的文化艺术修养。所以服装配色,是衣着美的重要一环。服装色彩搭配得当,可使人显得端庄优雅、风姿卓韵;搭配不当,则使人显得不伦不类、俗不可耐。有些人总认为色彩堆砌越多,越“丰富多彩”。集五色于一身,遍体罗绮,镶金挂银,其实效果并不好。服饰的美不美,并非在于价格高低,关键在于配饰得体,适合年龄、身份、季节及所处环境的风俗习惯,更主要是全身色调的一致性,取得和谐的整体效果,色不在多,和谐则美.
3、由于服装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若想让其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2.服装色彩基础知识2.1物理基础色彩是光的视觉现象.人眼所能感知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在360nm到770nm之间.在此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使人产生出不同的颜色感觉.2.1.1三基色原理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都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黄、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黄、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
4、可以分解成红黄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黄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黄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间色称为二次色,即由两种基色混合而成.橙色,绿色,紫色都是间色.复色称为三次色,由三种基色混合,或者基色与间色混合,或者间色与间色混合调配而成.复色的种类多,但纯度低,多含灰的成分.复色虽然是三种基色的混合,但是以一种原色为主.补色,又称为互补色,指一种对比关系.一种基色与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成的间色之间呈互补色的关系.例如,红色和绿色,黄色与紫色,蓝色与橙色之间
5、,均互为补色.色料除本身的颜色外,还有色光.如红色,有带黄光的红色,也有带蓝光的红色.在混合中,除颜色本身的混合外,也有色光的混合.色料混合后,反射光光量减少了,所以称为负混合.而色光混合后,新色光比混合前任何一种色光都亮,互补的色光甚至可以混合成白光,因此称为正混合.2.1.2色彩的三要素:色相(H)、明度(V)和饱和度(C)原理色相(H)是颜色的一种属性,它实质上是色彩的基本颜色,即我们经常讲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每一种代表一种色相。色相的调整也就是改变它的颜色。明度(V),又称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饱和度(C),又称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2.1.3色彩的表示方
6、法:色彩目前已经可以用坐标表示,主要有美国的蒙塞尔(Munsell)色标,欧洲的自然色彩系统(NaturalColorSystem)色标,德国的奥斯特瓦德(Ostwald)色标,日本的田口色标,中国国家标准(CNCS)色标等.例如,用蒙塞尔(Munsell)色标表色时,色标记号HV/C(即色相.明度/饱和度).由于色彩坐标,目前系专业人员所用,故在此不作赘述.2.2色彩的生理及心理效应色彩对人产生的影响,既有生理反应,也有心理效应。色彩可以使人产生心里联想.色彩使人产生冷暖感、远近感、胀缩感、软硬感、轻重感、兴奋与平静感、华丽与朴素感、动静感。常见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大致如下表.
7、生理及心理效应色彩名称白寒冷、轻柔、纯洁、卫生、朴素、高雅灰中性、平淡、柔和、单调、含蓄、阴郁、忧闷蓝安静、凉爽、开阔、深远、轻软紫中性、高雅、华丽、妖艳、忧郁、古朴红温暖、热烈、喜庆、欢呼、兴奋、急进、危险黑暖和、坚实、安静、沉着、安静、安定、耐脏橙温暖、明朗、华丽、辉煌、兴奋黄温暖、光明、华丽、醒目、亲切、柔和绿冷静、生命、和平、希望、青春、繁荣上表为色彩对人的一般生理及心理效应.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区其特殊的地缘及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加之性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