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八章增分练19城市化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增分练19 城市化 增分练第38页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第1~2题。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 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A.逆城市化现象B.工业化水平下降C.城市规模萎缩D.农业人口增加答案1.C 2.A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
2、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C项正确。第2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市人口转为农业人口。A项正确。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第3~4题。3.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A.停
3、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答案3.D 4.C解析第3题,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国家人口政策影响。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缩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六大洲城市化水平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第5~7题。5.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乙、丙、甲6.下面图中的曲线符合2010年后大洋洲人口变化的是( )7.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
4、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原因是北美洲( )A.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B.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城市中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就业机会较多D.鼓励居民居住在城市,保护乡村环境答案5.D 6.D 7.A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南美洲;乙、丙相比较,乙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丙高,应为亚洲,丙为非洲。第6题,大洋洲人口总数少,在1亿以下,地广人稀,近些年由于鼓励生育且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增加。第7题,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是由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导致大
5、量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从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103人/km2)剖面图。据此完成第8~10题。8.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 )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近郊区持续增长D.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最多9.导致该城市1995—2010年各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①第二、三产业向城区迁移 ②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③城区绿化面积增大,环境不断改善 ④近郊区土地价格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
6、城市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8.C 9.D 10.B解析第8题,仔细读取图例信息,找出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的图例,再读取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近郊区持续增长,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第9题,读图可知,该城市1995—2010年中心城区和城区的人口密度在减少,近郊区的人口密度在增加。主要原因是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价格低。第10题,从该城市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看,中心城区位置偏西、偏南。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78—2008年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图中虚线圈
7、为该城市的中心区。读图,完成第11~12题。11.据图中信息推测,甲、乙、丙、丁四地中,工厂的密度相对较大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12.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些城市中心区气温下降,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气温却逐渐升高,形成“冷岛现象”,下列原因中与这种现象形成无关的是( )A.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B.中心区常住居民的人口密度降低C.中心区商业网点的减少D.热污染工业逐渐向外围地带搬迁答案11.C 12.C解析第11题,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多,温室效应较强,温度较高。图中丙处气温最高,工厂密度相对较大。第12题,随着城市规
8、模的扩大,城市中的部分人口、工业等向外迁移,加上中心区绿化面积的增加,使得城市温室效应减弱,而中心区外围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