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

(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

ID:43820326

大小:4.77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10-15

(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_第1页
(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_第2页
(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_第3页
(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_第4页
(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_第5页
资源描述:

《(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诱发电位学原理和临床应用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是对周围神经、外周感觉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给以适宜刺激,在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记录相关的“锁时”生物电位,从而在功能上判断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前者称为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evokedpotentials),后者称为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s)。感觉诱发电位定义:分别采用脉冲电流、闪光或变化的图象、连续声音作为刺激源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或突触后电位。感觉诱发电位特征①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期长短取决于刺激部位与记录部位的距离

2、、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传导通路中神经元突触的数目等。②由于感觉特异性投射系统有特定的传入通路和皮层代表区,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特定的局限性空间分布。③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一定的反应形式,并具有可重复性。感觉诱发电位记录技术原理运动诱发电位诱发电位的分类按照感觉刺激的形式分类: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evokedpotentials,AEP)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stv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ts,SEP)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按

3、神经发生源与记录电极分类(1)近场电位(Near-fieldpotentials)记录电极靠近脑诱发电位的神经发生源时(成年人距离大约3.5cm),记录到的脑诱发电位。(2)远场电位(Far-fieldpotentials)电极于脑诱发电位发生源之间的距离超过3.5cm时,记录到的脑诱发电位。按刺激率分类(注意与听觉刺激时刺激频率的区别)1.瞬态诱发电位(Transientevokedpotential)由于叠加技术需要连续多次进行刺激,在应用低频率(1-10Hz)刺激时,若刺激的间隔时间足够长,并能保证每个脑诱发电位的波形能完全呈现,这种诱发电位称为瞬态诱发

4、电位。瞬态诱发电位是临床相关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脑诱发电位类型。2.稳态诱发电位(steady-stateevokedpotenial)若刺激率过高,刺激的间隔时间短于诱发电位的时程,第一个刺激诱发的反应将会与第二个刺激诱发的反应相互干扰。这时,瞬态诱发电位所具有的一连串正极与负极的波形成分就被节律性正弦样波所取代,这种诱发电位称为稳态诱发电位。稳态诱发电位波峰节律的频率和刺激的频率相同,故又称为频率跟随反应,主要反映感觉器官频率跟随适应性和频率编码特性。10Hz刺激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态诱发电位)40Hz-AERP(稳态诱发电位)按诱发电位起源分类1.皮层诱

5、发电位(corticalevokedpotentials)(1)特异性反应:①原发性特异反应②继发性特异性反应(2)非特异性反应:受意识影响,如事件相关电位。2.皮层下诱发电位(subcorticalevokedpotentials):包括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脊髓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远场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远场电位:颈髓电位N13)按潜伏期分类短潜伏期诱发电位(AEP、VEP:<10ms;SEP:上肢刺激腕正中神经,<25ms;刺激踝胫后神经,<45ms)。中潜伏期诱发电位(AEP、VEP:10-50ms;SEP:25-120ms)。长潜伏期诱发电位

6、(AEP、VEP:50ms以上;SEP:一般为120-500ms)。短潜伏期诱发电位多居于皮层下起源;而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多起源于大脑皮质。长潜伏期诱发电位有的只与刺激的物理因素有关,成为外源性诱发电位,有的则与意识及心理活动有关,称为内源性诱发电位,可用于认知和心理学研究。常用标记法和基本参数:潜伏期、波幅诱发电位基本导联诱发电位与脑电图的异同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电性质自发脑电诱发脑电脑电强度30~100µV0.2~20µV波形特征连续性限程性(刺激后一段时间)波形含义生理性生理性、解剖性、心理性记录条件无需刺激必需刺激与刺激相关性无时相关系有时相关系分析内容频率

7、、幅度、相位潜伏期、波幅、相位第二章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体感诱发电位)第一节体感诱发电位的传导通路三叉神经系统基本感觉通路第二节体感诱发电位一、基本原理(上肢)上肢SEP成分与神经发生源N13(第7或5颈椎棘突-Fz导联)——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P15(手部感觉区左侧为C3’-Fz,右侧为C4’-Fz)——内侧丘系/背侧丘脑突触后电位N20(手部感觉区左侧为C3’-Fz,右侧为C4’-Fz)——体感皮层I区短潜伏期原发反应P25(可能与快痛觉有关)、N35、P45、N60(手部感觉区左侧为C3’

8、-Fz,右侧为C4’-Fz)——继发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