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一(其、之、何、以)10.29

虚词一(其、之、何、以)10.29

ID:43810674

大小:11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5

虚词一(其、之、何、以)10.29_第1页
虚词一(其、之、何、以)10.29_第2页
虚词一(其、之、何、以)10.29_第3页
虚词一(其、之、何、以)10.29_第4页
虚词一(其、之、何、以)10.29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词一(其、之、何、以)10.2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虚词一《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附常见文言虚词:计18个之其而以若乃者乎(必修2)何所与(必修5)则且于为因焉也(教材未做归纳)讲解:之其而则乃(第二册)之:是一个多类词,主要有三种用法。1、作代词,在动词或介词后,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2、作动词,相当于“去、往、到……去”等如:人非生而知之者---人称代词均之二策---指示代词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作助词,如作结构助词,或补充音节。之:◆助词,“的”: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如:永之人争奔走焉。今日之事如何?◆取消句子

2、独立性: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主语><谓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语><谓语>◆宾语前置的标志:何罪之有?◆语气助词:怅恨久之顷之其:可作代词,代人、事、物等。如:其将归见其亲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作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又代“其中的”,如: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相当于“或者、还是”。如: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字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②人称代词,相当

3、于“它”(他)。③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④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⑤助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1.那。代词,指代褒禅埋葬的时间。2.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3.它。代词,称代仆碑。4.前“其”,它。代词,称代“有穴窈然”的“穴”。后“其”,那些。代词,指代好游者。)5.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指代游客。6.自己。代词,称代作者。7.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8.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距其

4、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其孰能讥之乎3.作语气副词,可表示疑问、反问、测度、委婉、祈使、劝勉等语气,有时可译,有时不可译。如:其孰能讥之乎?(反问)汝其勿悲(祁使、劝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音节助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何:作疑问代词:何者?豫州今若何至?作副词: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何+形容词:何其衰也?(怎么、多么)复音虚词:何如→今日之事何如?何以→足下何以待之?何+动词:

5、何招而不至?(谁)以:主要做介词和连词。1做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如: 何以战?(《曹刿论战》)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以五十步笑百步(《寡人之于国也》)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段太尉逸事状》)斧斤以时入山林(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臣以险衅(《陈情表》)(3)引

6、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必竭诚以待下……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

7、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

8、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思考:“以”表原因,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如何区别?区别在于:介词接词或偏正、并列短语;连词接分句(含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如:但以刘日薄西山(连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介词)(六)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