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原文、译文与赏析

ID:43807096

大小:20.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原文、译文与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译文】    杏花飞扑帘幕散播着最后的春光,明月进入门户寻找我这幽居的人。    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着摇曳花影,月华如水,点点花影有如水中飘浮的青萍。    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争攀枝条花片如纷纷香雪。    山城酒薄喝起来没有味道,劝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    清越的洞箫声在这月明之夜吹断,我只愁明月

2、落下,酒杯空空。    明朝可恶的春风卷地刮起,就只见绿叶丛中栖息着点点残红。    【词句注释】    散余春:一作“报余春”。    幽人:幽隐之人。    褰(qin)衣:用手提起长袍。    炯(jing):光明貌。青苹: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香雪:指杏花片。    吸:饮。    栖:生长。    【创作背景】    此诗于元丰二年(1079)。据宋人王十朋注解:“按先生《诗话》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可知作于徐州任上。又宋人施元之注解:“真迹草书,在武宁宰吴节夫家,今刻于黄州。” 

3、   【作品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为“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所以除了写人还要写月、写花、写酒,既把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诗的开头两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开门见山,托出花与月。首句写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两句大意是说,在一个暮春之夜,随风飘落的杏花,飞落在竹帘之上,它的飘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都给驱散了。而此时,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幽闲雅静之人。    “寻幽人”的“寻”字很有意趣。李白有诗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主,明月是客,说明诗人意兴极浓,

4、情不自禁地邀月对饮。而在此诗中,明月是主,诗人是客,明月那么多情,入户来寻幽人。那么,被邀之人就不能不为月的盛情所感,从而高兴地与月赏花对饮。    接下来“褰衣步月踏花影,炯虹流水涵青苹”二句,是说诗人应明月之邀,揽衣举足,沿阶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赏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苹的神秘月色。这两句空灵婉媚,妙趣横生。诗的上下两句都是先写月光,后写月影。“步月”是月光,“踏花”是月影;“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月影。“炯如流水”,是说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写月光的明亮,如杜甫《法镜寺》:“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

5、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知月惜花的诗人,沐浴在花与月的清流之中,正好可以一洗尘虑,一涤心胸。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两句写花与酒。杜甫《遣兴》诗中有“狂风挽断最长条”之句,白居易《晚春》诗中则说:“百花落如雪。”“花间置酒”两句化用了杜甫、白居易诗意,写出了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香花,趁着酒兴观赏,则赏花兴致也就更高。花与酒互相映发。诗人此时的情怀,与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

6、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山城”以下四句,前两句写借月待客,突出“爱月”之心。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是从白居易《寓龙潭寺》诗“云随飞燕月随杯”中化出,表明诗人对月之爱远远超出了对酒之爱。后两句情绪渐转低沉,见诗人“惜月”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的流转,悠扬的箫声渐渐停息,月下花间的几案之上,杯盘已空,诗人忧从中来。此时诗人最忧虑的不是别的,而是月落。这里含着十分复杂的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诗人,虽然此时处境略有好转,但去国之情总会带来凄清之感,在此山城,唯有明月与诗人长相陪伴。月落西山,诗人情无以堪。    诗的

7、最后两句转写花,不过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凋零之花。月落杯空,夜将尽矣,于是对月的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月下之花如此动人,第二天一阵恶风刮起,便会落英遍地,而满树杏花也就只剩下点点残红。诗中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韵味淳厚,声调流美,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物与人的映衬,情与景的融入。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首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是一派晚春景色,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接着“明月入户寻幽人”一句,达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诗人因情设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出神入化。    构思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