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06995
大小:21.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广采博取,搜奇猎艳,驰骋自己丰富的想像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只活了27岁就离开人世,可以说是夭折了的年轻诗人,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在唐代,曾经流传过很多关于李贺的故事。有个故事说,李贺每天早上骑着一头瘦驴,背上背着一只破旧的背囊,就出门了。路上想到什么好的诗句,就当即记下来,塞
2、进背囊里。晚上回到家,他的母亲就叫仆人接过背囊,把里面写了诗句的纸条统统倒出来。看到儿子写下的诗句,他的母亲常常叹息说:“我的儿啊,你非得把心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吗?”这个故事说明,李贺的诗都是苦吟之作,并不是天才的妙句偶得。更有传奇色彩的是,据说李贺将死的时候,在大白天忽然见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骑着一条红色的龙,手里拿着一块木板,上面的文字也不知道是用上古时代的篆文还是石鼓文写的,嘴里嚷着要带李贺走。李贺也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就从床上爬起来,跪在地下恳求,说自己的母亲年老多病,不能跟他走。那个穿红衣服的人笑着说:“天上的玉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现在就要请你去为这座楼撰写诗文
3、记盛呢!天上的日子多快活啊,哪里像人间这样辛苦!”过了一会儿,就从李贺常住的屋子窗口飘出一缕青烟,空中还传来车子启动的声音和音乐声。李贺的母亲连忙阻止大家不要哭,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李贺就死了。这个故事竟把李贺诗歌作品里的梦幻般的境界,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连他的死都被赋予神秘的神话般的色彩。但是,这也确实反映出李贺是一个奇才,连天上的玉帝都极为赞赏。 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写音乐的诗。在唐诗里,有好多写音乐的诗,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代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
4、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用诗歌来写音乐,难处在于诗人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既要描摹出音乐声的美妙动听,又要写出听音乐的人的感受。也许因为白居易和韩愈在写诗的时候阅历要比李贺更加丰富一些,他们在诗里写出的乐声,更有乐器自身的特点,所以,明代人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里说:“听琴如昌黎……自是听琴,如曰听琵琶,吾未之信也。”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自是听琵琶诗,如曰听琴,吾不信也”。和白居易、韩愈比起来,李贺毕竟年轻,再加上他家境贫寒,也不可
5、能像白居易、韩愈那样,有机会获得很多欣赏音乐的条件,音乐修养也就不如这两位都曾经身居高位的诗人了。所以,也有人指出这首《李凭箜篌引》“缺少像韩白二人那种琴是琴、琵琶是琵琶,界线分明的乐感”(郭扬《唐诗学引论》)。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出,李贺却能够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丰富的想像力,用更多的笔墨来写听音乐的感受,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的感受,是写出了想像中的神话里人物的感受,这就具有李贺自己所特具的奇幻的风格特点了。因此,一般李贺诗歌的选本,都把这首诗排列在卷首,可见是很受人重视的。 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不同,这首《李凭箜篌引》不是以叙事作为诗歌的主线,把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细节
6、,而是更强调音乐自身的感人魅力(在这一点上,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比较接近),这样写当然就更有难度了。 诗的起首两句:“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就显得非常突兀。诗人从乐师李凭演奏时所用的乐器落笔,写那件箜篌是用吴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强化了乐器本身的精致,也是为了突出表现音乐的高雅。而“张高秋”的“高秋”二字,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秋天,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美妙的乐曲声所表达的一种清洁澄澈的高远境界。一个“张”字,是写箜篌的丝弦张开,也是写箜篌所弹奏出的乐曲声,就像在人们的眼前铺张开了一幅秋天的气象,似实若虚,以实写虚,显示出了非凡的气势。接着以“空山凝云颓
7、不流”来写乐曲声的美妙动听,诗人暗用了《列子•汤问篇》里“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典故,化概括性的“响遏行云”四字为具体的描绘:“空山凝云颓不流”,那空寂的群山间,云朵也停滞不动了,像是在凝神倾听,以空灵的想像笔法,在人们的眼前展开了一幅十分开阔绵渺的景象。诗人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开头,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与直说,让人感觉到音乐声的美妙,自然就显得不同凡响。 第三句“江娥啼竹素女愁”,紧承上句,引出神话里的人物“江娥”(即神话传说中舜之二妃,亦称“湘妃”“湘夫人”)和“素女”(古之乐伎)来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