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02778
大小:7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4
《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尹汉宁《光明H报》(2013年03月29H04版)基层群众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収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农村改革从安徽凤阳的“大包干”开始,企业改革从福建企业要求松绑开始,市场调节从集贸市场开始,多种经济成分从个体私营经济开始,对外开放从“三來一补”开始,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邓小平同志说:“农村改革屮的很多东西,都是基层
2、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从改革的根本目的来看,我们的所有改革都是为了人民,改革的成果要惠及人民,必须确立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层群众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他们渴望通过改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他们期盼通过改革消除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睥端。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来看,党领导和带领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切实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利益是我们进行改革总体
3、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出发点;群众的实践创造是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耍根据;群众的评价是改革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还要善于动员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有些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要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做好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厂评论称推进改革须充分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2011年06月07S10:19来源:《瞭望》新闻周刊冃参
4、与互动(4)【字体:f大J小】对于现在还看不明白,甚至整体还无法全面推开的改革,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改革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试验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使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未來五年我国改革攻坚的根本任务。为此,需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同时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改革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新时期的各项改革与过去“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不同,将在深刻总结过去30多年的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重
5、视高层改革方案设计和屮央权威推动,更加重视自上而下地协同改革,更加重视在法治轨道上理性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克服过去改革过程屮存在的“头病医头,脚病医脚”片面改革和“改还不如不改”的逆向改革问题。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假借改革把权力上收,责任下放进而形成某些垄断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团,如果没有高层推动就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倒行逆施”。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基本上都改了,留下来要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更需要屮央有胆识、有决心、有勇气改革,真正拿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会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和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
6、式,如果屮央没有统一的方案设计和改革安排,没有高层权威的有力推动,靠地方和部门的“小革小改”肯定是■事倍功半”。强调中央在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中的作用,并不是不要基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改革尝试和体制创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民主化,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对于已经看明白非改不可的改革,要重视中央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依托中央权威,自上而下地推动。对于现在还看不明白,甚至整体还无法全面推开的改革,就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改革首
7、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试验,不断积累经验,待试点成功再全面推广。尊重基层和群众的改革首创精神,要营造浓郁的改革氛围,鼓励先行先试。营造改革氛围的舆论宣传要防止“雷声大雨点小”,说了就坚决改,不能改就不说,否则会挫伤公众对改革的预期和信心。改革是有风险的,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枪打出头鸟”,改革者就不会挺身而出,没有先行先试的“示范”,改革就很难成功地全面推开。同时,上级要主动为基层改革者撑腰,要保护好改革者及其合法权益。改革评价的标准要明确和一贯。无论是生产关系层面的改革,还是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整,都应服务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中心;都
8、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