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营养盐输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象山港营养盐输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ID:437975

大小:1.55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7-08-02

象山港营养盐输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1页
象山港营养盐输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2页
象山港营养盐输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3页
象山港营养盐输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4页
象山港营养盐输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象山港营养盐输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洋科学象山港营养盐输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海洋将是未来人类生存需要的食品生产基地、原料供应基地和生产发展空间。开发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实力已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主流,对中国来说,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走海洋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更是解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并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出路。近岸海域水交换是海洋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研究海湾水交换能力是研究海湾的物理自净能力,评价预测海湾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手段。污染物通过对流运和稀释扩散等物理

2、过程与周围水体混合,与外海水交换浓度降低,水质得到改善。了解海水交换的能力机制,对于评价海域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水体内部营养盐输运问题的研究基本采用理论计算结合数字模拟,并用实测数据验证的科学研究程序,且得出的结论与事实符合度较高。这种把物理海洋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海洋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生态保护,已成为物理海洋学从业者们研究的方向。本课题借鉴国内外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象山港已测得的水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计算机模拟对港区水体内部的营养盐输运进行研究,并用实测数据和海洋

3、遥感图片对结论进行验证。以氮 磷营养盐为研究目标,采用定点监测分析方法,研究象山港狭湾内设置的六个固定站位1992—2007年时间段内的相关氮 磷营养盐浓度的监测数据,29探讨象山港狭湾内(122°00′E以西)氮、磷营养盐的环流和分布规律。本课题主要研究开发内容为海湾水交换的机理、营养盐输运模式,广泛收集和整理各种资料,系统地分析和评价目前已有的各种水交换模式。对海湾进行数值模拟,并比较各种水交换模式的结果,从中确定能够表征象山港水体交换的最优模型。提出表征海水交换能力及其分布特征的数值计算方法。课题准备

4、建立最优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数值水交换计算方法对象山港的水交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象山港的潮致欧拉余流场,确定象山港水交换能力的空间分布等相关量。为港区内渔业养殖区域规划,海岸带资源与港口开发,沿岸工业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以将研究结论用以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治理,赤潮防治,同时对水体演变趋势作出预测与展望。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象山港营养盐输运的规律和水交换2、该规律形成的原因和机制3、从物理海洋学方面特别是潮汐方面对营养盐输运的规律和成因进行分析拟解决主要问题:象山港区内氮磷营养盐的变化

5、规律和水交换影响因素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第一步,收集资料,掌握象山港基本特征,并完成开题报告。第二步,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并初步形成论文思路。第三步,查阅文献验证成形的论文观点第四步,撰写论文综述第五步,撰写毕业论文正文第六步,材料归整29四、参考文献【1】Parker,D.S,D.P.NorrisandA.W.Nelson:TidalexchangeatGoldenGate,Proc.ofASCE,Vol.98,SA2,pp.305-323,1972【2】毕远博,刘海映等,小遥湾海

6、水交换与环境预测的初步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00.8,19(3):40-43【3】柏井诚,1984,海水交换概念と海水交换率,JournaloftheOceanographicalSocietyofJapan,Vol.40,pp.135-147【4】陈镇东,吴朝荣,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热带海洋,1992.10,12(4),1-8【5】董礼先,苏纪兰,象山湾水交换数值研究(对流-扩散的水交换模式),海洋与湖沼,1999.7,30(4):410-415【6】董礼先,苏纪兰,象山湾水交换数值研究(模型应用

7、和水交换研究),海洋与湖沼,1999.9,30(5):465-470【7】林洪英,韩舞鹰等,珠江口河口湾水交换初步探讨,科学通报,1990年第5期【8】刘绿柳,杨志峰,沈珍瑶,水体交换与传输的时间维特征,自然资源学报,2003.1,18(1):87-93【9】刘新成,卢永金,潘丽红,吴继伟长江口和杭州湾潮流数值模拟及水体交换的定量研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6.03,A-21(2):171-180【10】吕华庆,常抗美,石钢德,象山港氮、磷营养盐环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海洋与湖沼,2009.03,40(2

8、):138-144【11】潘伟然,湄洲湾海水交换率和半更换期的计算,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2】孙英兰,陈时俊,海湾物理自净能力分析和水质预测——胶州湾,山东海洋学报,1988,18(20):60-6629【13】王红瑞,刘昌明,蒋晓辉,水体交换周期模型的修正及其在黄河上游的应用,水科学进展,2006.3,17(2):196-202【14】王寿景,厦门西港海水交换计算,台湾海峡,Vol.9,N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