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

ID:43793618

大小:6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4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_第1页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_第2页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_第3页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_第4页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摘要:对德国生态住区的典范一一汉诺威康斯伯格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分析,重点研究了该住区的生态理念、技术及组织实施方法,并简要介绍了项目评估反馈情况,结合其他经典案例的概要对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关键词:德国生态住区;康斯伯格住区;生态理念与技术;组织实施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43041康斯伯格项目背景及概况康斯伯格住区位于德国汉诺威市(下萨克森州首府)东南部,康斯伯格山脉下,是该市最大的居住开发区,紧邻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展

2、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州市政府就此区域讨论了各种规划方案,直到2000年世博会在汉诺威市召开,最终促成了康斯伯格规划的实施和完成。康斯伯格住区占地160hm2,正式规划始于1990年,到2002年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约3000户住宅建成,可容纳居民6500人。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遵从《二十一世纪议程》(Agenda21)的核心精神,提出了“人-自然-技术”的主题。在这一理念下,康斯伯格规划参与了世博会“城市与区域展览”,分别展示了“康斯伯格生态最佳化”,“城市作为公园”和“城市作为社会化的生存空间”三大理念。下文

3、将重点研究"康斯伯格生态最佳化”。2康斯伯格生态最佳化作为世博会参展项目之一,“康斯伯格生态最佳化”展示了德国住区建设先进的生态理念和技术,由能源效率最佳化,水概念,废物管理概念,土方管理概念4个部分组成。2.1能源效率最佳化能源效率最佳化的核心在于尽可能降低住区的能耗,从而减少CO2的排放。康斯伯格碳减排总目标为:在不影响住宿舒适性的情况下,相比传统的建筑标准,通过低能耗住宅、节电方案及区域供暖的措施,减少45%的建筑供暖、热水、电力能耗,由此减少60%的CO2排放,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创新技术措施减少另外20%

4、的CO2排放,一共减少80%的CO2排放。为了达到碳减排目标,康斯伯格采用了低能耗住宅、节电方案、区域供暖、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2.1.1低能耗住宅住宅区中所有的建筑必须符合低能耗住宅标准,即建筑供暖能耗为每年50〜55kW?h/m2。康斯伯格为此设计了一套专门的计算方法,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阶段须填写相应的计算表格,只有当最大供暖能耗数值符合标准,建筑项目才可被批准施工。2.1.2节电方案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汉诺威市政府启动节电方案,为低能耗家用电器的普及提供资金补助,同时鼓励居民提高节电意识,积极使用低能耗电器。

5、节电方案包括三项具体内容:①免费为每个家庭提供5个节能电灯泡和两个节水水龙头。提供30种不同型号的灯泡供居民选择。②为购买节电家用电器提供补助一一购买特别的节能洗衣机、洗碗机、冰箱和冰柜可获得每台50欧元的补助。③通过面访或电话方式建议居民养成节电习惯。2.1.3区域供暖汉诺威市市政府章程要求康斯伯格住区内所有的建筑必须实现区域化供暖。暖气、热水所需的能量从以天然气设备为驱动的热电联发电厂传输到独立的住宅。区域内的两个热电联发电厂分别由两个当地组织出资建设,位于南部的发电厂负责2700栋住宅的热能及电能,位于北部的发电

6、厂为600栋住宅及一所中学提供热能及电能。另外,市政府还通过了一项关于区域供暖的法规细则,规范了供热、热水及制冷的供应网络。2.1.4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创新技术除上述主要措施之外,康斯伯格还依靠可再生能源及其他创新技术实现能效最佳化目标。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和太阳能:区域内建设3个风力发电机组,覆盖了3000户家庭及康斯伯格农场的用电;另一项以能源为建设重点的工程“太阳能城市计划"(Solarcityprogram)在地下6m建造了一个2750m3的太阳能储罐,约100栋住宅40%的供热来自其储存的太阳能,其余的则

7、来自区域性的供热管网。其他创新技术主要包括被动房、光伏发电装置:3个私人开发商为了参展世博会,在康斯伯格项目中投资建设了90栋被动房住宅;在康斯伯格社区中心和当地小学房顶上安装有光伏装置,能利用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能直接传输到公共电网。2.2水概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降低水的消耗一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基于此,康斯伯格的水概念主要包括3个方面:近自然雨水管理体系,饮用水节水,提高公众对用水问题的认识。221近自然雨水管理体系一项针对康斯伯格地区的水文调研结果显示,如若采取传统的暴雨排水方式,将会造成

8、当地的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地区内唯一河流的水量紊乱。因此,项目采用了一种近自然的雨水排水方式来减少建设行为对当地生态水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尽量使建设之后的地表径流接近未开发时的自然状态。康斯伯格近自然雨水管理体系主要包括:①位于整个场地西北部最低洼处的18〜35m的雨水滞留区域,作为住区的大型公园绿地,下暴雨时可起到滞洪作用。②位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