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华鳖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中华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模式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对中华鳖的研究动态中华鳖(TrionyxSinensis),俗称甲鱼、团鱼,南方一些地方又称为潭鱼、嘉鱼等,隶属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estudinata)、鳖科(Trionychidae)、鳖属(Trionyx)。中华鳖为爬行冷血动物,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中华鳖在野外广泛分布于除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外的我
2、国大部分地区,尤以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产量较高。另外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也有分布。目前,国内外在鳖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基础生物学、繁殖生物学、遗传与育种、疾病与防治、集约化养殖技术、口感口味等方面,在鳖的品质、水环境和饵料耦合影响的应答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有关鳖的养成品质的野生化改良与肌肉品质提升方面的研究及其报道。在饲料添加剂和药残等对商品鳖食品安全方面的影响研究及其报道罕见,尤其在生态养殖方面的研究更是罕见。到目前为止对生态养殖的研究有所涉及的主要相关文献有,胡金成
3、,杨永海,张树森等[1]于2006年发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设备的应用技术研究》中介绍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技术,该技术包括使用沉淀池、砂滤罐、弧形筛、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紫外线消毒器、生物滤池、液氧增氧对养殖水进行处理。同时提到,应在水体进入生物滤池前,加强物理过滤,尽量控制有机物进入生物滤池,防止由于异养细菌与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竞争生存空间,引起生物滤池硝化能力的下降。梁程超,宫春光,陈少鹏,赵海鹰[2]于2004年发表的《循坏水养殖水处理的原理及分析》中提到:循环水养鱼系统的核心是养
4、殖水处理系统,并且围绕水处理系统,建立适合循环水养殖情况下的鱼病防御和治疗系统。所有水处理都是在模仿大自然中水体自净的过程,循环水养殖最关注的是氮循环。叶显峰[8]于200931年发表的《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中提到:通过对养殖设施、苗种设放、饵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捕捞等的描述,介绍如何构建中华鳖的生态养殖;茅树杰[9]于2005年发表的《中华鳖生态养殖过程中的健康管理》中提到:中华鳖的人工养殖经历了从大量进行野生暂养到粗放养殖,进而发展到集约化、产业化养殖方式。从水质、饲料及病害等方面谈及中华鳖养殖的健
5、康管理问题。周本翔,杨东辉,孟凡平[10]于2002年发表了《中华鳖健康养殖方式的新探讨》,书中提到:模拟中华鳖的野生生态环境,根据中华鳖的生活习性,建设符合中华鳖健康生长的生态养殖池,种植陆生植物,作培植水草,采用生物鲜活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结合投喂、中草药防病保健,成品中华鳖的体色、体质和外观形状均与野生环境下生长的中华鳖接近。从而能很好地提升中华鳖的品质。(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中华鳖是我国重要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浙江省对中华鳖的养殖取得巨大成效,鳖养殖业发展迅速。200
6、6年浙江省政府确定其为四大主导品种之一,浙江全省养鳖总数达2.1亿只,总产量6.8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0%。2009年全国中华鳖总产量达22万吨,其中浙江省产量达10.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值达50亿元。中华鳖的养殖业已成为浙江省第一大水产养殖产业。然而,中华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问题。养殖产量在增加,但是普通养殖鳖的品质在下降,市场价格在逐年下滑(目前已降到约30元/kg),养殖的比较效益也在不断降低,而野生鳖的市场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在(达到约500元/kg),养殖鳖由
7、于其口感、色泽等和野生鳖相差甚远,两者之间的价格已经相差约16倍。养殖鳖市场迎合度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出口也严重受阻基于目前鳖的集约化养殖,水域环境不良甚至恶化,密度高、饲料单一、高强度投喂、饲料结构和质量差,以及病害用药等导致鳖成品品质明显降低之现状,建立野生化还原与品质补偿机制,开展改善水环境,提高鳖成品品质的研究已势在必行,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品质作为产品的灵魂,是体现其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水产养殖产品品质所包含的质量的安全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健康性,
8、体色与肉质的野生性已成为水产养殖产品迎合并占领市场的关键。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生态养殖的中华鳖需求量急剧增加,生态鳖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无疑,如何高效提高水产养殖产品品质已日益成为各级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养殖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也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31在我国较为有效的养殖方式是经常性换水,废水的排放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