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

[精品]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

ID:43779702

大小:29.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_第1页
[精品]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_第2页
[精品]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_第3页
[精品]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_第4页
[精品]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V庄稼〉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艺术“曲艺”,是何年何月形成的?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从出土的秦汉陶俑中,可见到滑稽可爱的说书俑人,由此可见,曲艺的形成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辉煌的过去曲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结合各地民风民俗和语言特色,到了新中国成立时,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三百多个曲艺品类。就拿我们安徽省皖北地区来说吧,也有各类曲艺三十余种。笔者所在的宿州市,原为宿县地区,下辖八个县,1980年我做过一次统计,共有曲种十三个,职业和半职业艺人1058人。那时期,正是

2、曲艺繁荣兴盛时期,每逢农闲季节,集镇皆有锣鼓响,村村能闻弦板声。每块曲艺场地上,听众都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他们随着说书人所讲的情节,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愤怒不已,时而惊讶万分,成了听书迷。因而,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曲艺在历史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了农村的文化市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简言之,有以下三点:(一)使广大群众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众所周知,解放前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但是他们也知道我国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这是曲艺的功劳,他们是从听书中知道的。例如听过《楚汉相争》

3、、《云台中汉》的人,知道了我国曾有过西汉、东汉;听过《隋唐演义》、《响马传》的人,知道了有荒淫无道的隋炀帝和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听过《杨家将》、《包公传》的群众,基本上了解了北宋的历史;听过《英烈传》的人,知道了凤阳出个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大明……,没学过一天历史书的人,能基本通晓中国封建王朝的演变,这不是曲艺的功劳嘛。(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喜欢听曲艺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忠、孝、节、义等品德。听了《岳飞传》、《碧血扬州》,知道了什么是忠君爱国,抵抗外族侵略;听了《苏武牧羊》、《文天祥

4、》后,知道了什么叫民族气节;看过《鞭打芦花》、《王祥卧水》后,大都学习他们敬爱父母,做个孝子;听了关羽保皇嫂,千里走单骑的人,知道了什么叫义……总之,忠、孝、节、义的民族美德,是通过曲艺传承下来了,这点恐怕没有人质疑吧?(三)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全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广播、电影、电视尚未普及之前,是谁在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是曲艺!大家都会记得,一部《白毛女》的演唱,能激起解放军战士杀敌报国的勇气;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鼓舞了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心;《小女婿》推动了我国婚姻法的顺利实施;相声《如此照相

5、》,批判了“四人帮”的极左思潮和害人的路线;喜剧小品《超生游击队》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例子不胜枚举,二、尴尬的现状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事业日新月异,广播、电视进了千家万户,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上剧场的人少了。再加上引进的西方狂歌劲舞的冲击,曲艺事业每况愈下。现在学曲艺的人少了,老艺人死的死了,中年艺人改行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曲艺队伍急速萎缩,大有曲终人散之势。就拿我们宿州市来说吧,能坚持说书唱曲艺的不足十人,怎么办?能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辈手中消亡吗?真令人忧心重

6、重呀!三、振兴曲艺事业的几点浅见古老的曲艺艺术,日渐没落,让我这个写曲艺、研究曲艺的老曲工作者痛心,对目前状况曾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可惜无有良方找到出路。最近我从中国文艺史上发现一个问题,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中国的文学艺术样式,一向是崇尚改革而不断进取的。比如说唐诗,唐初有王勃、骆宾王、卢照邻等初唐四杰、中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家,晩唐有刘禹锡、皮日休等名家,他们把唐诗推到最高境界,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意境上能超越他们的几乎难于上青天。怎么办呢?到了宋代,聪明的文学家改革了,不专门写诗,而作词了。宋朝苏东坡

7、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挑灯看剑"可谓气势磅礴;而柳永的“晓风残月J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又写的委婉细腻,把宋词推到了顶峰,使后人难以超越。到了元代,文人们知道写诗写不过唐,写词又难以胜宋,怎么办?他们把词戏曲化,即编个故事唱出来,写成元杂剧。所谓元杂剧说白了就是编个感人的故事,把词用到故事里,让演员在舞台上既表演优美身段又用清脆的歌喉把词唱出来,这在当时可是个时髦的玩艺儿,吸引了无数的达官贵族及平民百姓,元杂剧也因此成为当时戏曲的高峰,出了像关汉卿、王实甫、高则成、白朴等一大批大作家,写出了《窦娥冤》、《

8、西厢记》、《琵琶记》、《墙头马上》等传世名著,这就是元代文学改革的成果。到了明代,文人罗贯中、施耐庵等人知道,写杂剧不行了,比不过元代四大家,怎么办?改写白话小说吧,让更多的老百姓也能听懂更明白,于是出现了一批通俗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在此时诞生的。后来又出现了名家冯梦龙,他搜集了许多民间传说,编辑出版了“三言”“二拍”,把白话小说推向高潮,也给后世留下了精美的文化遗产。到了清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