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故事新编体作文写作技法

[精品]浅谈故事新编体作文写作技法

ID:43779318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浅谈故事新编体作文写作技法_第1页
[精品]浅谈故事新编体作文写作技法_第2页
[精品]浅谈故事新编体作文写作技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故事新编体作文写作技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故事新编体作文写作技法浅谈故事新编体作文写作技法〔关键词〕中学生;作文训练;故事新编;写作技法〔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4)14-0057-01所谓的“故事新编”,就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屮,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屮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反映社会生活,进而揭示文章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式。中学生如何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进行“故事新编”,才能使作文出彩得高分呢?1.一定要熟悉课文、熟悉“故事”,一定要联系原著尊重

2、原作,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故事新编的人物是从古典名著或其他作品中借用来的,人物的言行、性格应与原著相一致。凡新编故事,不但要熟悉原作的故事情节,还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耍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只有对课文或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编起新故事来越得心应手,新编的故事越合情合理。2•—定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新编,即写出新意,或者编写出新的情节,或者表达出新的旨意。新编故事,可以演绎故事。故事演绎,町以有多种途径:(1)情节变形。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增加情节,或保留一部分情节后再按需要设计其他的情节。(2)时间变

3、形。改变原有故事发生的时间,或提前,或推后,设想故事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不同结果。(3)空间变形。把已有故事屮的人物放在其他地点、位置,设想在另一个领域里会发生什么新的结果等等。不管采用哪种途径,都要避免知识上的张冠李戴,避免内容上的牵强附会或胡编乱造。3•—定要联系现实,一定耍暗扣主旨。故事新编是借古人说今人,表面上写的是古事,实际上是折射现实社会,立意多在讽今喻今。所以,故事新编作文一定耍有一个明确的立意,这个立意既是符合题意的,又是针对现实的;或批判现实中的假恶虽,或颂扬现实中的真善美,或对历史事件进行有益的反思。4.一定要找寻巧妙的切入角度。(1

4、)主题角度:针对现实生活找准主题角度。(2)材料角度:从众多故事中筛选最能深刻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3)行文角度:怎样紧扣作文命题或话题进行故事新编。5.一定要遵守一些切实可行的创作原则。(1)意义性原则:编出的故事要有中心,要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借助原作中的人物及情节为主题思想服务。(2)普及性原则:新编故事的原型应出自人们普遍熟悉的名作,使人…看便有重温原著或原著人物、故事情节如在眼前的感觉。(3)继承性原则:要以原來的形象为基础,使人物的言行思想等与名著或原作大体一致。(4)整篇“克隆”原则:将学过的名篇或看过的名著的形式,直接用到作文中來从而显示出“

5、克隆”的艺术魅力。(5)创新性原则:要结合原作特点,但不为原作所限,亦古亦今,亦幻亦真,将新编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來,以使矛盾冲突更加集中,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创造性地编出一个新故事。创新的形式,可以是扩写、缩写,可以是文体转换等。(6)逆向思维原则: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问题,从而为原作设计出与历史和反或与原作结尾不一致的结尾,从而展示出作者自己的独特个性。6.一定要选用合适的新编技法。(1)在故事的后续上去发挥。故事新编的续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续写,首先要明确表现现实中的什么问题。你可以用漫画式笔法写当今的浮躁世态,还可以表现家庭教育问题等。(2)在故事的空

6、口处作文章。①发挥创造才能,巧妙想象并放大这些空白处的细节,从而写出值得玩味的新编故事。注意细节要准确、真实,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②以“故事”为引了,以今FI之事去推测“故事”的空白部分,形成一线串珠纵论现实的格局。(3)在故事的关节处去嫁接。①将多个老题材嫁接在一起,融入现代因素,使其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②或穿越吋空隧道,或吋空错位,将“故事”人物与现实嫁接在一起,让古人与今人同台“演戏”;③以今拟古,本来只能是现在发生的事,却让“故事”人物去做,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4)在表现角度上另辟蹊径。原作中的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颠倒一下位置,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7、;原作否定或肯定的东四,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反向肯定或否定,会翻出新意。(5)在故事的“定论”上反弹琵琶。在原作基础上,想前人所未想,打破常规已有Z定论,对原作观点以否定,反弹琵琶,求异创新,无疑会深化文章主题。编辑:刘於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