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把放下也放下-浅谈隐逸

[精品]把放下也放下-浅谈隐逸

ID:43777278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把放下也放下-浅谈隐逸_第1页
[精品]把放下也放下-浅谈隐逸_第2页
[精品]把放下也放下-浅谈隐逸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把放下也放下-浅谈隐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放下也放下-浅谈隐逸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爵国》一文中提及到“入仕”,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人,然而宦海沉浮,在政治斗争中,自命清高的文人们往往处于劣势,失意时一部分人选择了隐逸,至此隐逸文化产生•唐代口居易在〈〈中隐〉〉把隐逸分为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三种,并大力主张“中隐”的隐逸主张,认为中隐是最高境界的隐如果说把“隐于野”喻为放下的话,那么“隐于朝”或“隐于市”的话可以看作是把放下也放下了.纵观整个封建时代,没有几个帝王像李世民在位那样能够重用人才,虚怀纳谏,得人善任,从谏如流的,这个是时期出现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徵、马周这些敢丁直言

2、的谏臣,然而在历史上政治如此清明的时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结党营私,派系斗争的时期居多,身在乱世,如何处理好出仕和精神独立的矛盾关系是很多知识分子苦苦探求的问题.面对这种矛盾,孔孟讲究在太平盛世要去不断去争取为国效力,兼济天下;但当世道混乱,自己不能得到任用时,孔孟讲究隐逸退避而独善其身•生活在贞观时期,可能是文人们的大幸,要是生活在乱世,文人们就得考虑自己的出路了,这个吋候孔孟思想则为他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归隐田园便成为了一种逃避政治斗争的好去处,如谢灵运、陶渊明、王维等等•然而事情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自秦汉屮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孔孟的那种达则仕,穷则隐

3、的自由格局被打破,普天之卜;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严密的集权制度下,一些名士有时候想隐都隐不了,所以,任自然而不废名教的“隐在朝市”的新隐逸思想成为中国隐逸文化中最典型的隐逸模式.“隐在朝市”故典型的代表应该是“金谷二十四友”,陆机、潘岳、左思等多为有政治抱负者,然终其一生,也不曾得到人主的丝毫赏识,而不得不委身于权戚豪门,对权贵望尘而拜•正由于这层关系,历史对文坛盛世金谷游宴的评价不是很高,认为金谷游园是一群拍马溜须、人格低下的士人在热闹地赏玩山水、饮酒作乐和吟诗叙旧,留下的诗作也无不充斥着主人露富、客人捧谀的心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貌比潘安,颜

4、如宋玉”中的潘安就是潘岳,在金谷士人中,最为有名的要算潘岳了•潘岳投身政治,“卷入党争”泥足深陷,他50岁时所作的《闲居赋》,总结了自己不如意的前半生:八次调换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任,三次被外放;找出了自己仕途失败的原因是“拙”,弃“拙”取“巧”,择木而栖,择贾谧为大树,后来构陷愍怀太子,成为人生败笔.如果潘岳只是一个奔趋仕途之人,那无论他如何矫情也是不可能写出如此情文并茂、格调高远的千古美文的•“二十四友”虽然表而风光无限,但内心可能没有那么洒脱,所谓终日游园不倦、杯中酒不停,里面又何尝不有着几分人不尽其才的无奈和悲凉呢?魏晋

5、时期,“竹林七贤”屮的刘伶、向秀、阮咸为求自保也先后出仕,但他们与当局不合作的精神一直延续着,隐逸对他们来说是自我保金的一种手段.这些人只是中国古代众多士人中的一些典型代表而已,无数不具名的士人在政治抱负和现实中选择了明哲保身,这不就是把放下也放下了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