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72615
大小:5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教师应注重
2、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自主预习】一、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
3、制。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二、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4•主阵地:《新青年》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6.指导思
4、想:民主和科学。(前期)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②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③李大钊指出,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①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I口礼教,I口道徳,“打倒孔家店”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②陈
5、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③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四、评价: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2.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①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特別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促
6、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1.局限:①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②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探究1】:1、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⑵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3、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什么?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
7、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4、P49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5、[自我测评]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吋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6、[材料阅读与思考]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答案提示: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
8、想启蒙的课。【探究2】:近代前期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近代前期80年里,新思想不断涌现。旧的思想不断得到更新,各种进步思想的涌现,既体现出对前人的继承,又体现了对自身的发展和完善。(1)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也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2)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于实践,提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3)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