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

ID:43765289

大小: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4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_第1页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_第2页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_第3页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_第4页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并分析了国内外城郊游憩带研究的现状。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思路:探讨我国城郊游憩带形成的驱动力因素、城郊游憩带空间配置原理和配置模式、城郊游憩系统的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特征等。作者认为,应对城郊游憩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各种旅游地类型,发挥配置模式的指导作用,以适应大都市城郊旅游的迅速发展。关键词城市旅游;城郊游憩带;城郊游憩系统结构大都市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其中都市城郊游憩带系统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目前

2、我国都市旅游的发展状况看,城郊游憩带开发与建设还存在着缺乏统筹规划、忽视生态环境效应、游憩系统配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制约着都市旅游和城郊旅游的协调发展。因此,对国内外城郊游憩带研究进行分析,以探讨和揭示城郊游憩带的形成原因、配置模式与系统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郊旅游研究缘起及城郊游憩带概念的提出国外对城市周边旅游地类型及空间结构的研究要早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前苏联地理学家对环绕城市周边的游憩地带已经有所注意,认为城市周围娱乐带的发展是对城市化过程的一种弥补。1987年StephenL.J.Smith在国家尺度

3、上将旅游划分成城市旅游、户外游憩、度假/划船、城市边缘旅游4种类型。1991年Mullins提出“旅游城市化”的概念,认为城市旅游引导着一种新的不同寻常的城市化类型,现代城市是为了消费而建立的,而不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城市那样以工业、生产、商业和居住为主要功能。Weaver根据旅游活动随距离衰减的现象,提出了城市居民出游的同心圈层结构,将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划分为专业旅游带、中心商务区、地方邻里区、胜地带和乡村外围5个带,显示出旅游研究者对城市旅游地域空间分异的关注。McKenzie也注意到城市郊区旅游发展问题,曾在一份讨

4、论城乡结合部发展的文献中提到了城郊旅游现象oScottD等人的研究反映了城市周边旅游的特征。日本学者铃木富治郎、山村顺次将目光投向城市周边游憩空间的形成和变化问题,山村顺次在其著作中提到在大伦敦的外围形成了环形的游憩地带。国内关于城市周边旅游发展的研究从上个世纪90年代逐渐出现,但是对于这一空间地带的称谓并不统一,有“城乡交错带”(沙润,吴江1997;符全胜,1998)、“郊野”、“环城游憩带”、“大都市郊区游憩地”,等等。无论如何称谓,这一地带介于城市市区与广大农村之间,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功能和农村功

5、能互相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十分活跃的过渡地带,这个过渡带在景观生态学上称为边缘界面。吴必虎在对上海市郊区旅游开发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城游憩带的概念,认为环绕城市外围、处于近城乡镇景观之中,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特别适合“短期游度假模式”的游憩空间称为环城游憩带,并初步建立起大城市环城游憩带规范研究的框架。二、城郊游憩带形成的驱动力因素1.市场需求因素由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对愉悦身心和短期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强。

6、一般来说,城郊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周末出游的重要选择地。因此,城郊游憩带便在这样的市场需求驱动下应运而生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和“黄金周”休假制度,城市居民自由时间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对于休闲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吴国清提出,周末旅游市场的兴起促进了现代旅游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的步伐,使城郊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由于“黄金周”期间旅游景区超载、环境破坏、交通拥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旅游者不能真正享受到休闲的乐趣,于是居民开始理性地选择休闲

7、时间,更多地选择周末休闲的方式,使自己不用远行就可以观赏到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和游览主题公园等。刘汉洪认为从国内旅游和假日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看,以城市郊区和周边地区为目的地的短程旅游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首选。1.级差地租与旅游成本因素吴必虎、石艳,何佳梅认为城郊游憩带的形成区位,往往是在旅游成本和土地租金双向力量作用下,投资商与旅游者达成的一种妥协。对于投资商来说,距离城市中心越远,级差地租越低,资金压力越少,而在城市中心则要付出高额的地租及其它费用,于是这种排斥性的内驱力使投资者的资金逐步投向郊区。对于旅游者来说,游憩目的地距离城

8、市越远,游憩者的旅游成本越高,其出游意愿和实际出游率越低,即存在所谓的距离衰减现象。吴必虎在对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的研究中得出,上海市民以郊区为目的地的活动人数基本呈同心圆衰减,在距离上海180km范围内的目的地,大约30%的市民曾经光顾过,距离增加一倍出游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