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

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

ID:43763260

大小:1.10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4

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_第1页
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_第2页
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_第3页
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_第4页
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教师卞良君第二讲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一、传统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 二、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一、传统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中国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麦、豆、稻、稷、黍等都有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代表。同时家畜饲养业也伴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一、传统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饮食文化与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重实际黜玄想的务实精神以人为本、摆脱了神学独断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中和思想包含着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易观念二、农业经济形态与中国文化农业经济形态孕育了农业型中国文化(一)农业型中国文化的特点1.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是财富的来源。《周书》周公:“君子……先知稼穑之艰难。”战国中期的商鞅更把“尚农”作为富国强兵的基础。他让各类非农业人口转入农事,以制止“不作而食”,由此

3、形成“重农抑商”政策。《吕氏春秋》把发展农业看成是成就霸业的基础,《管子》提倡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主张“务本”“安邦”,“重本”“抑末”。(一)农业型中国文化的特点2.饮食文化与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我国农业高度发达,有举世闻名的饮食文化。孔子:“民以食为天”;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中国人很重视吃,请客吃饭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中国人固守在土地上,与外部世界处于封闭状态,起居有定,耕作有时,衣食无忧,因此安土乐天成为他们的固有观念。《礼记》:“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

4、天,不能成其身。”(一)农业型中国文化的特点3.重实际黜玄想的务实精神务实精神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耕生活导致的一种群体趋向。王符《潜夫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章太炎《驳建立孔教议》:“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最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民族。(一)农业型中国文化的特点4.以人为本、摆脱了神学独断的人文精神基督教重视天上,以神为本,讲的是神学;佛教重视人的来生,大部分内容讲人死后的轮回等,实际上是以道教所讲的“鬼”为本,讲的是“鬼学”;只有中国文化重视人间,把作

5、为劳动力的人视为第一财富,讲的是人学,以人为本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一)农业型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现世生活,避免了全民族的宗教迷狂:中国古代的一流哲人们都基本上是无神论者,对于鬼神的态度非常理性。陈独秀:“孔子的第一价值就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对于鬼神的态度不仅有理性的一面,而且有实用的一面。荀子《天论》:“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此即所谓“神道设教”(假托鬼神之道以治人)。对道德由来的认识摆脱了

6、有神论。孟子,荀子。对人类的产生、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人有独到的看法。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的传说。民间宗教信仰的实用性。4.以人为本、摆脱了神学独断的人文精神5.天人合一的观念与中和思想农业自然经济的性质也决定了农民对待自然的态度。古代很大程度上要靠天吃饭,必须不违农时,因此不能不对天产生敬畏,产生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观念。与天人合一观念相联系,中国人讲求“中和”,它要求在事物的各个方面中采取中间适当的态度,不走极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从而趋于和谐适度的状态。《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7、宋代叶适《中庸》:“古之人,使中和为我用,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一)农业型中国文化的特点6.包含着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易观念(1)循环论的哲学思维金木土水火五行相生相克佛教因果报应;邵雍的元会运世周而复始的模式(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元,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故一元为129600年)“时来运转”,“否极泰来”;“老虎吃小鸡”(虎啮鸡、鸡吃虫、虫嗑棒、棒打虎)。《涅盘经》:"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

8、业,目下受报"。(一)农业型中国文化的特点(2)永恒意识《易传》:“可久可大”;《中庸》:“悠久成物”;《老子》:“天长地久”;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6.包含着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易观念(3)变易观念《易传》:“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复归于无极”。这种变易观又带有明显的循环论特征,其主要表现形态就是寓变易于保守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