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62243
大小:1.09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14
《专题01地球与地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向岛考满分冲刺蔭学优高考网专题01地球与地图[2014肴纲解读]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意义。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球地图”是屮学地理屮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内容,其小经纬网、地图三要素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一直是近年来的高频考点。今后可能仍会以经纬网为载体,综合考查方向识别、距离计算、区域定位等内容;也可能会加大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交通、工农业、旅游、灾害等内容的综合考查。【重点知识梳理】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类型侧视
2、图俯视图常见例图50°E60°E70°E演变简图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如图:①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如图:0°20°E40°E60°EIII23。26’N②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如图:•60°N-30°N-0°20°E-I学优高考网①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Z为南纬度判读②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要领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①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学考一切都巴①关注经曙當蛊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②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述是北纬度③依据自转方向及经
3、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Z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2.经纬网的应用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0(e为该经线的纬
4、度数)(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氏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o伐星)学优高考网学考一切都OK向高考满分冲刺(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
5、图中弧AB)。(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Z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二、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1.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2.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特别提醒:同学们易把比例尺的大小与比例尺公式中的分母大小等同起來
6、,而实际情况是比例尺的大小指比值的大小,因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1.绘制步骤(如下图)(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画出剖面基线AB。(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血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为纵坐标。⑶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仃〜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线上引垂线。向岛考满分冲刺(4)根据规定的垂克比例尺,
7、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5)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1‘〜15’点)连接起來,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血图。1.应用通视问题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C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特别提醒:(1)作地形剖面图时,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I'可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2)判读地
8、形剖面图要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