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免疫复习题30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免疫复习题部分内容未整理,请自己查找。别忘了闭卷考试哦。复习中如果发现什么错误请及时告诉我改正。一、绪论1•免疫功能对机体的双重影响答:2.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具特点答:体内冇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冇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I古I有性免疫M答的特征是:(1)无特界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界不大。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其特征是:(1)特界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牛•
2、免疫应答;(2)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3)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仍存在于体内的记忆细胞产生免疫效应,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4)nJ'传递性,特弄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皱T细胞)对直接输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5)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终止。二、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答: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其功能为: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休液免疫应答发牛的场所胸腺,其功能: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2,口身耐受的建立打维持外周免
3、疫器官:淋巴结,其功能:1,T细胞和B细胞定屈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参与淋巴再循环4,过滤作用脾脏,功能: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住的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粘膜相关淋巴纽织MALT,由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纟fl织等组成功能:1,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2.何谓淋巴细胞归巢答:成熟淋巴细胞离开屮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坏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丁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成为淋巴细胞归巢三、抗原1.影响抗原免疫效果的因素答:有多种因素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烈及强度,但主要取决丁•抗原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相
4、互作用。彩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可概述为以下三个方面。I.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2.分子量大小3.结构的复杂性4.分子构象(conformation)5.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6.物理状态II.宿主方而的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III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间的间隔吋间以及免疫佐剂的应用和佐剂类型等都明显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2.比较普通抗原、超抗原、丝裂原激活淋巴细胞的不同答:1,普通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值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超
5、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物质,只需极低浓度(C10ng/ml)UP可激活2、20%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牛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3,丝裂原(mitogen)也称有丝分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而相应受体结合,致细胞发生冇丝分裂和增殖。丝裂原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为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剂。该性质用于体外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即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其中超抗原通过直接与TCRVP结合,极低浓度时即可激活2旷20%的T细胞克隆;丝裂原可与某一类淋巴细胞表而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3.比较TD-Ag与TI-Ag的区别答:TD-Ag与TI・Ag的
6、比较特性TI-AgTD-Ag化学性质主要为某些糖类多为蛋白质类结构特点结构简单结构复杂具有相同的决定基具有多种不同的决定基重复出现同一决定基无重复的同一决定基无载体决定基有载体决定基诱导免疫应答的条件巨噬细胞参与多数不需要需要T细胞依赖性否是免疫应答特点应答类型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活化的B细胞B1细胞B2细胞诱导的Ig类型IgM各类ig再次免疫应答不产生产生免疫记忆不形成形成诱导免疫耐受易不易常见的抗原种类荚膜多糖、LPSBSA、SRBC、类毒畜4•解释:半抗原、抗原表位、异嗜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自身抗原答:半抗原:半抗原能与对应抗体结合出现抗原•抗体反应、乂不能单独激发
7、人或动物体产纶抗体的抗原。它只有反应原性,不具免疫原性,乂称不完全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称为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它是少TCR、BCR或抗体特界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开嗜性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最初由Forssman发现,故命名为Forssman抗原。外源性抗原: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APC合成,而来源于APC外的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