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

ID:43749204

大小:367.33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0-13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_第1页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_第2页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_第3页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_第4页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富考易史——易混易镁史卖.概念辩析C附典矍例题丿这其中有大部分内容都属于主干知识,且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题眼,把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好,可以大大降低答题的错误率。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屮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3)

2、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典型例题1】《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Z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

3、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典型例题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显然,选项中的A、B、D都不属于这种情况,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是C。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五个义务一①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4、②为周天子镇守礦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和⑤朝觐述职五个权利一①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⑤扩犬统治区域(诸侯有向异族地区扩张的权力)分封制维持的首要前提就是在国力上,周王室必须拥有对诸侯的绝对优势。而分封制本身包含着其瓦解的因素:①诸侯拥有极大的独立性和一定的发展空间。②诸侯随着血缘的疏远忠诚度下降。③周王室不断地分封,其国力随着其直接统治的区域的日益缩小而不断削弱。【典型例题3】“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的问题是A.宗法制的瓦

5、解C.周王室的衰微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当时称为封建制,即封邦建国。《谨•M•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赢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孔颖达跑h“故封立亲戚为诸侯Z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即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功臣以及先王的后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以保卫周王室,也就是我

6、们今天所说的分封制,与我们今天以封建社会,专指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含义完全不同。古籍上所说的封建时期实际上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的商周(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夙制度完备。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时期。(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Z意于郡县Z屮,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封建■£142r;€亠——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典型例题4】(广东历史卷第2题)“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

7、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商鞅变法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从县制到郡县制,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己有县、郡的设置。春秋的县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县之下有乡、里等作为国家对居民进行控制的基层组织单位。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最初郡地位比县为低,但县与郡Z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

8、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秦统一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为历代沿用。元朝的行省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