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L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注】薛媛是晩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参考答案:L这首诗表达了诗
2、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易"-〃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
3、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L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4分)参考答案: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语意相近即可)2.(4分)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答岀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3.①诗人面对贬谪途中的恶劣环境,内心对
5、前途充满愁苦和畏惧之情;②诗人被贬谪岭南,见到异地风物,引发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③朝政昏暗,诗人遭受排斥贬谪,对此有着愤懑之情。(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参考译文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
6、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怀(其二)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喋,声响如哀弹。【注】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②老客:指诗人自己。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参考译文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
7、消磨殆尽。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L简述首联中"冰”、〃单〃两个词的妙处。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又指用双关的手法,表现自己。2.第五句的关键词是“—写自己—;第六句的关键词是“—",写自己—。3.诗末诗人以”—"比喻自己,"声响如哀弹"比喻。4.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8、2分)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再过金陵①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