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桥现状研究4

莆田古桥现状研究4

ID:43733083

大小:1.2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3

莆田古桥现状研究4_第1页
莆田古桥现状研究4_第2页
莆田古桥现状研究4_第3页
莆田古桥现状研究4_第4页
莆田古桥现状研究4_第5页
资源描述:

《莆田古桥现状研究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莆田古桥现状研究制作人:陈舟洪剑飞陈杰灵陈炜炜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我国古桥先有梁桥,后有浮桥和索桥,拱桥最晚出现。根据现有资料,自独木桥、堤梁式桥出现,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铁路、公路等近现代桥梁开始设计建造的几千年屮,我国古桥在由低级演进到比较高级,由简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以西周春秋时代为主,包括西周以前为创始时期。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及三国为创建发展时期,四种基本桥

2、型都已出现并初具规模。以隋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五代为全盛时期,在建造各种桥型桥梁的技术上都有突破和创新,把古桥建筑推到了高峰。由元朝至清末为继承发展时期。十分明显,桥梁建筑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桥梁的发展使交通运输畅通,又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尤其在莆田,古桥数冃甚大贯穿唐宋元明清,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成就突出,然而,许多古桥由于种种原因年久失修,有的甚至遭受人为损毁,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古桥体上的添建、加建,造成对古桥的实际损害;七八十年代以公路铁路

3、桥梁建设跃上了新台阶,新建筑的出现导致古桥被拆除,或紧靠古桥建新桥危及古桥基础安全情景,下面我将介绍重点其中莆田一些古桥的历史文化及其现状。熙宁桥熙宁桥位于福建省莆FR市城西,阔口桥又名熙宁桥,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建,古称白湖渡。北宋神宗熙宁间(1068-1075年)创为浮桥,靖康元年(1126年)改建石桥,长110米宽5米,7堵8孔,桥面用72块半米见方的条石铺设,每孔9块,桥两边有石栏、桩、柱头雕有姿态各异的狮子,造型粗犷,桥北建有方形石雕佛塔,竖立林靖之书的“熙宁桥”石碑。熙宁桥比宁海桥(1334年)早200多年,是莆田最早的古石桥

4、熙宁桥初名通济桥,位于莆叩市城厢区阔口村([口称白湖村)。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以船为渡,靖康元年(1126年)太守江常倡建石桥,继任太守张读续建完工,桥长110米,宽2米,8孔。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桥塌,黄石定庄村林回年裔孙重修。清顺治年间,桥为兵乱所毁,以木材架设。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提督吴英(黄石定庄人)改用石板铺设,桥北现存南宋绍定年间林靖书的“熙亍桥”石碣一块。熙宁桥现位于五秀线130K+152米处,1931年把原桥5米加宽成8米,加盖钢筋混凝土桥面,以通汽车。1953年12月三个桥墩倾斜,石梁折断,在石梁上

5、架设木桥面。1964年11月在石梁桥上用胶合木改建为木而桥,宽4.5米。1977年10月至1978年12月由莆田地区养路段工程队修建,利用旧石台,在其上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面,长98米,宽13米,有跨径12米的桥孔8孔。熙宁桥是城区通往南洋及沿海的干线桥,是木兰溪上第一座建起的石梁桥,它使木兰溪两岸畅通,风雨潮汐无阻,避免以前渡船之苦。现福厦高速公路经过莆田,熙宁桥成为高速路莆田出入口处的主要桥梁,每天有万架次以上汽车日夜川流不息地过桥。宁海桥宁海桥乂名东济桥,位于芾田县黄石镇桥兜村•桥距芾田市约15公里的木兰溪入海处,古为宁海渡,故海桥。这里

6、溪海汇集,潮大流急,泥沙滚滚,桥工程十分艰巨。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三百多年间,六建六圮村。宁海桥距莆田市区约15公里的木兰溪入海处,古为宁海渡,故名亍海桥。因这里溪海汇集,潮大流急,泥沙滚滚,建桥工程十分艰巨。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至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三百多年间,六建六坦宁海桥距莆叩市区约15公里的木兰溪入海处,古为宁海渡,故名宁海桥。因这里溪海汇集,潮大流急,泥沙滚滚,建桥工程十分艰巨。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至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三百多年间,六建六圮明建文二年(1400年),同知

7、徐则敬命寺僧湘江募款造石桥,郡人洪景文捐钱及田50亩资助,桥长225米、宽6米、高12米、15个桥孔,每孔石梁4至5根。弘治十一年(1498年),桥北2孔被水冲毁,折断石梁17根,太守陈效修复。嘉靖十年(1531年)中间2孔又毁于水,折断石梁3根。太守黄一道修复。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八月,洪水毁坏桥北2孔太守陈玉庭捐俸倡修,历时2年完工。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洪水发,桥又坏。20年后水师提督吴英捐俸六千余金重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完工。1983年,在原有的桥而上,加高1米多,铺设水泥桥面,涵江至秀屿港公路从此桥上通过。桥北岸有座建桥时同建的

8、吉祥寺,大门外4根花岗岩石柱,目审手扪,并无刻凿或书写痕迹,但站在3米之外的一定角度审视,却有两对书法遒美的隶书对联,诚为奇迹。其对联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