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管理参考

高教管理参考

ID:43729974

大小:66.42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13

高教管理参考_第1页
高教管理参考_第2页
高教管理参考_第3页
高教管理参考_第4页
高教管理参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教管理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壽教管理参考2010年第2期总第48期顾问:刘荣万王羽梅主编:官建生副主编:李步德刘梦溪曾建平责任编辑:卢剑编辑:曾建平闻祥花黄雪晖李步容韶关学院图书馆咨询部编二0—0年四月二十日目录高教视点•屮国高校应以孔子为友3教育国际化•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屮的林肯计划5•长三角教育精英共聚千岛湖畔研讨教育国际化8•武科大屮南分校国际教育学院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思路9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把握三个着力点9•如何破解“钱学森Z问”11•钱学森Z问催热高校实验班12•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多项教学改革捉升本科生创新能力13•常熟理工开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证15•项目驱动式教学全程检查

2、性评价16•知识模块化实验分类化研讨模式化17•南开大学:鼓励科研创新听讲座也能修学分17•信息安全、金融工程高校新专业紧IIJ社会新需求18•北京交通大学明年拟开设“可再生能源专业”19•安徽科技学院面向全国招硅产业本禾斗生19•常熟理工将建江苏首家国际服务工程学院19服务地方•广西师大:服务地方建设科学谋划发展20•打造政府院校合作典范武大华科大争当江城“智库”21•浙江省高校服务地方能力日益增强21就业与创业•西安思源学院48名毕业生走进世界500强企业23•温州大学商学院成立“大学生创业预科班”23•浙江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库24•深化就业指导增强思政教

3、育实效25•湖北高校今年有35.6人毕业人数连续两年下降26•大学生就业不可“拉郎配”27•中国首家高校产学研创意平台推广品牌亮相…28•大学生创业组校园“砍价I才I”帮人砍价赚中介费29思政教育•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设“朋辈心理辅导员”30•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31•“谈恋爱”讲座缘何在高校受热捧33•临毕业应酬多广东各高校准毕业生成酒场常客34后勤管理•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无烟校园”、“无烟医院”活动正式启动35高教视点一/_中国當牧应以孔子为发发布时间:2010-04-04来源:光明日报据我所知,世界上办得最成功的一些大学,都有口己所珍惜的悠久的教

4、育传统,其办学理念中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或者说以人文精神为理念。这说明,中外教育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就是以“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为理念。那么,我们的大学能不能与孔了为友呢?孔了是伟大的教育家。其伟大Z处,不仅在于他开创了私人办学的风气,提出了一套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和建立了具有永久性意义的教育理念。这个教育理念就是,学以“求道”。“道”是标示最高真理的智慧,“求道”就是追求真理,寻求智慧。这是孔了教育的根木宗旨,并将其贯穿于一生的教学实践,以“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8章,以下引文只注篇名)为终生诉求。可见其多么重要

5、。孔了提出了一个为学的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6章)这既是一般的为学纲领,也是他的教育纲领。他木人即以此为学,同时又以此教育学生。“志于道”,是学习和教育的总纲领。立志求道,获得人生的最高真理和智慧,是教育的根木目的,即“君了学以致其道”(《了张》,7章)。因此耍放在第一位。办学校,办教育,就要以“志道”、“致道”为理念,以此要求办学的人和学习的人。这止是学校教育的神圣Z所在。“据于德”,则是“求道”的根木途径。要以人的内在德性为依据,发挥人的固有潜能,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生的真理和智慧,只靠外在的知识教育是做不到的。孔了开创的儒家教育

6、,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德性教育,德性是人生智慧的内在依据。“依于仁”,进一步说明仁是德性的核心,也是德性Z全体,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其他德性都包括其中。“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30章)这就从根木上决定了教育方法只能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仁,体现了道的核心价值,所谓“志道”、“据德”,就是以仁为核心价值。“游于艺”,是指文化知识教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又一说,指“六经”)主要指人文知识,但广而言Z,可指一切文化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这是孔了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他认为,这些知识是道的载体,通过学习,可“下学而上达”,获得最高真理。也就是说,学习知识,不能游

7、历于道Z外,要以道为指导。这四句话,表达了孔了教育理念的全部内容。很清楚,传授知识是孔了教学的主要工作。但是,他始终以“求道”为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而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任务,更不是以掌握知识为手段,去达到别的什么目的。在中国,没有形成“为知识而知识”的传统,可能与此有关。这也许是儒家教育的一个缺陷或不足;但是,从整体上说,儒家教育有更积极的意义和贡献。因为它抓住了教育的木质,指明了教育的根木任务和发展方向,即教育从根木上说是人的教育,而人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德性的问题。人生智慧应当从这里说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