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学基础知识

CT诊断学基础知识

ID:43707861

大小:67.70 KB

页数:104页

时间:2019-10-13

CT诊断学基础知识_第1页
CT诊断学基础知识_第2页
CT诊断学基础知识_第3页
CT诊断学基础知识_第4页
CT诊断学基础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CT诊断学基础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诊断学基础知识CT发展慨论X线影像是把具有三维的立体解剖结构摄成二维的平面图像,影像互相重叠,密度分辨率不高。1969年英国的Hounsfield首先设计成电7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omputedTomography,简称CT)□1972年这一成果在放射学年会上公布于世。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CT的优点:1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无创伤,无痛苦;检查时只耍病人不动地卧于检查床上,即可顺利完成检查,易为病人所接受。2图像是断面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可直接显示X线照片无法显

2、示的器官和病变。因此病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高。3可以获得不同的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以用于定性分析。CT成像原理与基本结构一、CT基本原理X线管发出的X线束得所选层面从多个方向进行扫描,探测器接收、测定透过的X线量,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转入计算机储存和计算,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值,经数/模转换器在阴极射线管影屏上转成CT图像。临床上将此图像再摄于胶片上。因此,CT图像是计算机计算出的图像。二、CT机基本结构1扫描装置:由X线管、探测器及准直器组成。X线管发射X线,探测器接收X线,

3、准直器位于X线管前方,它的宽度决定扫描层厚。2计算机系统:是CT计神经中枢和心脏。担负操纵整个扫描过程,处理和运算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重建和显示等重要工作。3外围设备:包括资料存储设备和显示终端两大类。前者有磁盘机、磁带机和软盘机等;后者有扫描图像的显示终端和显示各种程序文件和指令等文字材料的计算机终端。正常CT表现一、平扫CT图像1•颅骨及含气空腔颅骨密度高,为高吸收结构,呈现高密度影,而含气空腔为低吸收区,呈现低密度影。⑴颅底: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枕大孔、蝶窦、筛窦及乳突气房均可见到。(2)颈静脉

4、结节:在枕骨大孔上一层面,位于岩骨后缘的内后方,呈八字形高密度影。(3)蝶骨小翼与岩骨:在横断层面上,于蝶鞍处呈X形交叉。(4)蝶鞍:鞍背为横行高密度影,其前方为前床突,上层面可见后床突。(5)颅盖骨:用骨窗可显示内外板及冠状缝和人字缝。(6)额窦、蝶窦、筛窦与乳突气房皆呈低密度影。2.含脑脊液腔(蛛网膜下腔)脑室、脑裂、脑池与脑沟等腔内含脑脊液,为低密度区,CT值为0~22Hu。脑脊液腔因年龄增长而扩大。(1)枕大池:在小脑后方,有时枕大池较大。(2)第四脑室:呈马蹄形,居后颅凹中线。四脑室受压、变形、移

5、位与闭塞对确定幕下占位病变有很大帮助。⑶桥小脑角池:双侧对称,呈三角形。桥脑及小脑萎缩时,可扩大。(4)桥脑前池:居桥脑前方,此池扩大时,说明桥脑变小。(5)鞍上池:在桥脑前方呈五角星形,在中脑前方呈六角星形,有时为四角星形。鞍上池前方为额叶直回,两侧为颖叶海马回。(6)脚间池:中脑前方匸中为脚间池,双侧为环池。天幕上方压力增高初期患侧环池增大,对侧消失;发牛:天幕下疝吋,双侧消失。环池上方与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相续。四叠体池:位于四叠体后方。幕上疝时变窄消失,小脑萎缩时扩大。(8)大脑大静脉池:在松果体

6、后方,由V字形天幕尖围绕。(8)第三脑室:位于两丘脑之间,呈前后走行的长裂隙状。(9)外侧裂池:在双颖叶内侧呈V形或菱角形。(10)大脑纵裂池:为正中线细长形纵行低密度影。其中有大脑镰。脑萎缩或小儿硬膜下积液时扩大。大脑镰正常时可显示为线状高密度影。(11)侧脑室:可见其前角,中间为透明隔。体部呈香蕉状,左右对称,三角区内有脉络丛钙化点。幕上占位易造成侧脑室受压移位。大脑萎缩可引起侧脑室扩大。脐腮体缺如,则两侧侧脑室分离。(12)脑沟:咼龄者易于显不,以屮央沟、前屮央沟、后中央沟三条平行走向的脑沟最清楚。中

7、央沟最长。3•脑质(1)分为皮质与髓质,两者X线吸收系数相差较大,可在CT图像上可分辨。(2)基底节: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CT上可清楚显示尾状核、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密度略高,由侧脑室前角与内囊前肢围绕,有时可钙化。豆状核:为内囊前、后肢和外囊包绕的凸透镜形区,其外侧为壳核,内侧为苍白球,高龄可钙化。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⑶丘脑:丘脑外侧为内囊后肢,内侧为三脑室,上方为侧脑室体部。也是高血压性脑岀血好发部位。(4)内囊:在基底节内,将尾状核及丘脑同豆状核分开,左侧呈〈字形,右侧呈〉字形。

8、分为前肢、膝、后肢。(5)外囊:位于豆状核外侧,不易辨认。(6)放射冠:额顶叶层面可见放射冠。侧脑室旁的白质区。4•钙斑(1)松果体钙化:位于大脑大静脉池内。(2)脉络丛钙化:以侧脑室内脉络丛钙化常见。(3)硬膜钙化:大脑镰、天幕游离缘钙斑易确认,60岁后易见到。(4)基底节钙斑:苍白球和尾状核可钙人,高龄出现,多为生理性;年青人则应考虑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所致。(1)小脑齿状核钙化:偶可见到。二、造影增强CT图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