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94710
大小:75.65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10-12
《新余土地整治规划-国土资源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新余市人民政府—O—三年H月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一节规划目的1第二节规划原则1第三节规划依据2第四节规划任务4第五节规划范围与期限6第二章规划背景与形势7第一节区域概况7第二节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情况11第四节土地整治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4第五节土地利用现状与整治潜力18第三章规划目标22第一节规划战略22第二节规划目标23第三节主要规划指标23第四章土地整治分区25第一节中部城市用地整治区25第二节东部平原现代农业用地整治区26第三节南部沿河都市林业用地整治区26第四节西部丘陵都市农业用地整治区27第五节西南丘陵生态用地整治区27第六节北部丘陵综合
2、农业用地整治区28第五章土地整治各类任务安排29第一节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29第二节有序推进城镇村建设用地整治34第三节加快土地复垦36第四节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38第六章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40第一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40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41第七章投资与效益45第一节资金需求45第二节资金筹措45第三节效益分析46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9第一节行政保障49第二节法律保障50第三节资金保障51第四节技术保障52附表55附表1新余市土地利用现状表(二调分类)55附表2新余市土地利用现状表(规划分类)56附表3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指标控制表56附表4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57附表
3、5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分区表58附表6新余市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60附表7新余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表60附表8新余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61附表9新余市髙标准农田保护示范区表62附表10新余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对象63冃
4、JB“十二五”时期,是新余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的重要时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各业各类用地需求加大、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面临重大挑战的时期。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导地方科学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严格实
5、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髙耕地质量、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以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市级规划范围为市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规划》主要阐明新余市土地整治战略,确定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目标任务,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统筹安排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明确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
6、指导新余市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依据。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也为了分解落实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依据《江西省土地整治规划(2013-2015年)》、《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形势,编制《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第二节规划原则坚持促进“三农”发展。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要求,以基本农田整治为重点,提髙髙产稳产基本
7、农田比重,逐步与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整治,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促进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维护农村合法权益。把维护农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依法推进,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确保整治前农民自愿、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丿0O坚持耕地数量、质
8、量生态管护相统一。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整理,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补充有效耕地数量,提高农用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顺应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和能力,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为前提,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进。要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优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