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终论文

我的最终论文

ID:43692901

大小:7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2

我的最终论文_第1页
我的最终论文_第2页
我的最终论文_第3页
我的最终论文_第4页
我的最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最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管理姓名:周丽铃指导教师: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年级:2006级专业:教育技术学目录摘要:关键词:Keywords:Abstractin一・行为主义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新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行为主义发展的起源,旧行为主义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和实在论,自然科学基础是牛物进化论和动物行为研究,心理学基础则为机能主义和条件反射学说。他们基本上都主张放弃意识改用行为作为下心理学的研究对

2、象,并尊崇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认为人的行为不过是在一定的刺激(S)下引起的一定反应(R)。也因此,他们的学习理论被称为S・R刺激反应理论。新行为主义也主张将意识还原为行为操作,但在他们眼中开始出现了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的影To他们对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提岀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以作弥补,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但是新行为主义依然以简单的行为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忽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就难免还是将学习者看成受环境摆布,无所作为的被动体。到了斯金纳那里,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在动物实验屮建立起来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使其被打上极

3、端的环境决定论者的标签。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识到了人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一定的能动性,成为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在研究学习问题时,强调学习过程屮社会因素和认知结构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方法论方面,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认知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小认识到行为并非需要直接经验,通过观察学习也可掌握内隐性的行为。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他们还辩证地分析了先天遗传与后天习得的关系,认识到经验的影响和生理遗传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摒弃了单一的决定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4、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己经过了多年的历程,由于方法论的不断转变、科研手段逐渐完善和受到其他学习理论的影响,它对学习的本质和条件的认识也在逐步地深入。(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总结与发展的过程小,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学者,他们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人的贡献。1.桑代克的观点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用以代替对动物的H然观察,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所谓联结,就是结合、关系、倾向,指的是某种情境只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5、用“一”作为引起或导致的符号。联结的公式为:S->Ro“假如有某一情境(Situation)(简称为S1)出现在某人的牛活屮,此人所能做出的反应可能有千万种,但非个个都有同样出现的机会。S1常常有一种明显的倾向,仅能唤起某一反应,或少反应其中的某一个”。这就是学习的结果。桑代克认为学习冇两种棊本情况,一种是情境与反应Z间联结力虽的变化,期一种是新反应的获得。①所谓某情境(如S1)和某反应(如R27)间的联结力量,即指S1将为R27所随的几率程度(degreeOfProbability)而言。对于熟练地掌握乘法法则的人,两者Z间

6、的联结一定是很强的。②新反应的获得:所谓学习的另一种基本形——新反应的获得,即是说某一情境与一个新的反应相联结,并使这种联结的力量得到加强,而使这种情境与以询旧反应的联结力量减少为零。总而言Z.不论哪种基本形式的学习,其实质都是使某情境与某一特定反应Z间形成联结,并使其联结的力最得以加强:所以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称之为“联结说”。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i吴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终于在刺激与反应Z间形成牢固的联结。桑代克用不同的动

7、物进行实验,结果相当一致。桑代克同吋也提出了学习的定律:(1)、准备律桑代克的准备律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准备,而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2)、练习律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使用律是一•个己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失用律是一个己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便用,这种联结的力虽:便会减弱。换言Z,所谓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3)、效果律桑代克认为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行为的效果。“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那一-情境发生联系,其结果是

8、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动作就会比以前更易于再现。反Z,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不适Z感的动作,就会与那一情境发生分裂,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吋,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难于再现。1.华生的观点华生也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主张対心理学要进行完全客观的实验研究。他提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