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91561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2
《水稻缺素症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缺素症状分析1、氮素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素是非常重要的。水稻主要通过根吸收氮索,叶片也能吸收部分氮素营养。当温度高且通风良好时,根吸收作用增强,会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所以,适时晒田很重要。水稻氮素营养不足时,会导致细胞体积小而细胞壁增厚,细胞分裂减少,植物生长缓慢,长相矮小,茎杆短而纤细,叶片少且小,叶片颜色逐渐变浅发黄绿,最后干枯。这种症状开始出现在下部老叶上,再向上扩展。与受干旱造成的枯叶不同的是,干旱植株叶片是上下同时发黄。水稻氮素营养不足时,按叶片长出的先后顺序,后出的叶片逐渐短小,且叶片呈直立趋势,分葉少,穗轴短小,虽能略早成熟,但灌浆不好,瘪粒
2、较多,空瘪率高。氮素过剩时(磷、钾配比恰当时除外),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植株徒长。植株变得柔软多汁,降低了茎杆的抗倒伏能力,植株茎杆的壁薄,病菌极易侵入,稻株抗病虫害能力不强。2、磷素磷是构成水稻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在作物的生育早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磷在植物体内的活动性很强,生长初期所吸收的磷,能在水稻一生中反复参与新组织的形成和代谢作用;同时作物前期缺磷所受到的损失,即使后期大量补施也不能补偿过來。因此,早期施磷,尤其是苗期施磷,是提高磷肥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另外,在水稻开花后,进行根外追磷,有利于淀粉的积累,使籽粒饱满(例如施用磷酸二氢钾)。
3、水稻缺磷表现为水稻形成“僵苗”,返青后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不分篥或迟延分篥;叶型狭长,叶面积小,但叶片直立呈“一柱香”状,叶身纵向稍呈环状卷曲,叶色暗绿苍老,心叶以下第2、3叶叶尖枯萎呈黄褐色;老根变黄,新根少而纤细;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磷素过多时,强烈地促进作物的吸收作用,消耗大量的糖分,淀粉积累少,瘪粒增加;无效分葉多,叶肥厚而密集,植株矮小,早熟;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早衰,而且阻碍对硅的吸收,水稻容易发生稻瘟病。另外,降低了锌、铁、镁等元索的有效性,从而引发因缺铁、锌、猛而带來的失绿症。沿着叶中筋逐渐向边缘变为黄白色,老叶出现褐斑,生长后期整个叶片呈褐色,根系伸长缓慢,易被误以为稻瘟病
4、。在多年大量施用二鞍的水田,磷积累较重,近年来已表现出磷害症状。很多农户只耍得稻瘟病,就以为是氮素过多造成的,越是不敢正常使用氮肥,用二鞍越多,结果造成恶性循环。3、钾素钾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提高抗寒性,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水稻缺钾,可引起植物体内代谢紊乱,失调。山于钾在作于体内再利用能力强,所以缺钾症在生长后期才表现出來,从老叶逐渐显现出來。如果新叶也表现缺钾,表明水稻已严重缺钾。叶脉上出现赤褐色斑点,这种现象由下叶往上叶发展。首先老叶尖端发黄变褐,而后老叶呈火烧状枯死。同时分藥数减少,植株矮,叶色较正常植株绿,植株下部叶片下垂。沙土地很容易缺钾。4、锌锌在作物体内参与生
5、长素的合成。当水稻缺锌时,不严重的情况下于分篥基部出现少量褐色斑点,半个月左右消失。严重情况下,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植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分葉显著降低。土壤缺锌严重时,在移栽后两周到一个月出现失绿条斑,棕色锈状条点,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约为1—31™,严重时形成条纹。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5、硫硫在水稻体内参与新陈代谢作用,硫是作物体内许多物质的成分。硫还能促进根系的生长。作物缺硫时,首先从幼嫩部位表现出来,幼叶黄化;严重缺硫时,老叶变黄甚至变白,植株黄瘦,矮小,叶片细,茎细长支根少,开花结实少,且推迟。作物对硫素的吸收在幼穗形成期最多,后期减弱。所以硫肥应在抽穗前施入。近年来,由于尿素和磷
6、酸钱的大量应用,代替了含较高硫元素的硫酸鞍和过磷酸钙,硫酸根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渐减少,土壤逐渐表现出缺硫的症状。6、硅水稻是需硅较多的作物。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水稻的抗病力。硅使水稻的叶片、叶鞘、茎、根、表皮形成硅胶层从而阻止病害侵入。提高抗旱性。叶片角质层与硅酸层发达,能明显减少叶片的蒸腾强度。提早成熟。水稻施用硅肥千粒重增加,植株增高。硅能降低水稻土中过量的铁、镒对稻根的毒害作用。一般轻质土壤易缺硅,使用含硅矿渣(例如粉煤灰)、钙镁磷肥、硅镁肥等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除含硅化肥和矿渣外,有机肥料中也含一定数量的硅。水稻缺硅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和受病害侵染。在水稻生长前期缺硅时有效穗数减少
7、,在水稻后期缺硅则小穗数减少。7、铁稻株缺铁时,首先在叶子的叶脉之间出现缺绿病,之后,叶脉本身开始变黄,因而,整个叶子开始染上缺绿病。诊断缺铁现象方法是,老叶仍然呈绿,只有新叶变黄。如果把可溶铁盐喷在叶子上,喷过的地方从缺铁的情况下恢复过来,叶子变成绿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