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89621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2
《浅谈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任娜中国传统园林博大精深,知识涵盖面较广,对现今的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都有深远的影响。现今园林设计中步移景异的反复推敲远没有古人的悠然情绪,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缺乏细腻的手法和细腻的体会,更多片面地追求多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而不是粉墙、棕柱、黛瓦的宁静与雅致。所谓传承,应是取其精髓,并使之发扬光大。由于个人学识所限,偏颇之处,还望指正。首先需传承的是传统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先说说诗情。许多景点、景物的名称与意境都与中国的传说典故、诗词歌赋及楹联相联系。如颐和园中谐趣园的知鱼桥,取自“庄子”中的一段对话
2、,精髓来自观鱼的同时“鱼之乐”的辩驳,这种蕴含哲理的点睛之笔,耐人寻味。又如“扬仁峰”巧借扇面亭居于假山之上,赋予“扬仁者之风”的内涵,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深值园林后人学习。再说说画意。早期的园林作品“方案图纸”只怕就是中国画了,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中,不难看出中国山水画随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关姐妹艺术影响之大。在宋徽宗时代,就曾以“竹锁桥边卖酒家”、“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嫩绿枝头红一点”等佳句作为画题,追求诗情画意,宋代的山水画也因此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造园家也多擅长诗画,如《园
3、冶》作者计成在绘画上见长。古代对太湖石总结出“瘦、透、漏、皱、丑”也是自画论中得来,还有“梅影横斜”、“虚怀若谷”等对植物的拟人化的画理与赞誉,更为园林意境所乐道。其次,值得传承的是植物造景的手法,传统园林中的一株树即可成为全园的主景,选择之精到,叹为观止。例如留园中"古木交柯”,那株紫藤,枝干虬劲,以白墙为纸,顾盼生辉,娇而不媚,四面皆可观赏。这种佳例举不胜举。古人造园讲究咫尺山林,所以植物造景既兼顾了四时景色,又考虑了空间布局、观赏角度等,值得借鉴。再次,就是铺装作法的传承。传统园林的铺装色彩多素雅,材质也不奢华。即便是
4、皇宫深宅,所用石材路面也较少。个人猜测一方面多与当时采石技术及运输条件所限,更重要的方面是与整体园林追求返璞归真的意境有关。对当今提倡环保生态型园林建设有指导意义。传统铺装常用砖、瓦、卵石、条石、冰裂纹石板等形式,庭院中,路是“花街铺地”,台阶是“登云梯”(以自然石堆砌台阶,犹如踩踏云朵,寓意步步登高)。例如故宫御花园中有几处花街铺地,极富情趣地截取了生活中的片断,作为铺地图案,使人观之,不禁莞尔一笑,是游园驻足的一件快事。不仅如此在雨水收集、路面排水等处理手法上,也是颇具匠心地与景观相结合。最后要传承的是中国风水学说。风水
5、学说中的很多理论是追求宜居环境,适宜人生存,认人感到愉悦是风水理论借鉴到园林之用、建筑之中的关键,但风水中迷信色彩不足为用。古代的神话传说,先民们的图腾崇拜,依然为现今的人们所传颂,并赋予了更多的美好意义。例如自战国以来流传的蓬莱三岛,一直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之一。风水学说是对天地山川、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朴素认识和描绘,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之一。最早甲骨文方面的研究著作《缺云残龟》为清代刘鹑所著,从已辨认出的甲骨卜辞中就有对自然风景的描述,可以说是风水学(堪舆学)对中国园林影响的佐证。历史上风水与园林关系较为重大的例子就
6、是明代建都北京时为镇压元代的“王气”,在元代宫殿遗址上建筑了“景山”,即现在景山公园的前身。现今借鉴风水学理论的园林设计更易于被不忘传统文化的人们所接受。园林设计的诸多要素,在我看来好似我们日常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烹饪佳肴不变之中有万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园林设计的多姿多彩,也依园林要素的多般变化,靠我们的园林设计师日日耕耘,不断带给世人美的盛宴。参考文献:1、《风景园林文学大意》张钧成编,北京林业大学,1991;2、《中国园林建筑》冯钟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华夏意匠》李允穌
7、著,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