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50891
大小:5.76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9-10-11
《动物生物学12节肢动物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一、进化地位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什么是原口动物、后口动物?1、异律分节2、分节的附肢3、外骨骼4、高效的气管呼吸5、高效的马氏管排泄6、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二、结构与功能(一)异律分节1、定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之间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异,某些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功能。(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2)胸部:运动中心(3)腹部:生殖和代谢中心昆虫
2、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二)分节的附肢1、定义与结构(1)定义:附肢本身分节,与身体相连处也有活动的关节——节肢,各节称为肢节。(2)意义实心,内有发达的肌肉,十分灵活而且有力,增强了适应机能,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疣足节肢1)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2)形态划一形态多样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与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不分节附肢分节4)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2、分化(1)感觉(2)运动(3)捕食(4)呼吸(5)生殖3.结构与类型
3、双肢型:原肢、外肢、内肢单肢型:外肢退化(三)外骨骼与肌肉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包在身体外面,并在某些部位向内突出成为肌肉的附着点,其功能相当于脊椎动物的骨骼,故称该层为外骨骼。1.来源:上皮细胞分泌2.组成:上表皮:0.1-1um,蛋白质+脂类+蜡质(陆生种类)外表皮: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白质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皮变硬内表皮:几丁质+少量蛋白质3、意义保护、支持、运动和防止水分蒸发。4、蜕皮及调节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蜕皮时上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分泌新的表皮层。一般在动物的背中线处破裂,个体从中钻出,迅速吞入空气、
4、水分——使身体长大——新的表皮经鞣化变硬。昆虫:胸腺:蜕皮激素——蜕皮咽侧体:保幼激素——保持幼虫性状5.肌肉均为横纹肌,形成独立的肌肉束,肌肉与体壁脱离,肌纤维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骨骼上,动作有力。(四)混合体腔与开管式循环1、混合体腔:中胚层形成的真体腔裂开与囊胚腔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体腔。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出现按节排列的体腔囊;但在以后的发育中,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退化、断裂,形成围心腔、心脏、生殖管腔、排泄管腔等几部分。在以后的发育中,围心腔壁消溶,使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空腔实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因此称为混合体腔。
5、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和体液,统称血淋巴,所以混合体腔又被称为血腔。2.开管式循环:构成: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血液通过这条动脉离开心脏,就流泛在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隙中。混合体腔中:血液+体腔液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的背血管同源。开放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昆虫等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血液只输送养料,而氧气等的输导则全籍气管。血液运行途径:节肢动物的血液由心脏经动脉进入血腔,直接浸润组织和器官,血腔中的血液由心孔流回心脏。4、循环系统的发达程度与呼吸方式有关(1)体表呼吸:循环系统退化(水
6、蚤、剑水蚤)(2)鳃呼吸:循环系统发达(虾、蟹)(3)气管呼吸:循环系统不发达(五)呼吸器官1、体表:小型节肢动物,剑水蚤、蚜虫、恙螨2、鳃:体壁向外的突起,鳃上的皮肤很薄,便于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水生种类3、书鳃:体壁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或体壁整齐的折叠。水生种类4、书肺:体壁向内折叠如书页状。陆生种类5、气管:体壁的内陷,气管内壁有角质层成螺旋状排列,以保持管壁的形态。陆生种类(六)排泄器官1.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没有专门的排泄器官,其代谢产物通过蜕皮时排出。2.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甲壳类——绿腺(触角腺,antennalgland)、颚腺(maxillarygland);蛛
7、形纲——基节腺(coxalgland)。代谢产物:氨3、马氏管(malpighantubules)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由中肠或后肠演化而来,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另一端游离在血腔中,收集血腔中的废物,进入后肠回收水分、排出残渣。这是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几条——几百条。(七)消化系统1、消化道前肠:取食、食物的机械研磨、贮存、初步消化。口:口器、口腔、食道中肠:分泌消化酶,一些种类常形成盲囊、腺体等加强消化、吸收。胃后肠重吸收一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