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

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

ID:43627772

大小:6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1

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_第1页
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_第2页
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_第3页
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_第4页
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及施肥对策摘要介绍了郎溪县耕地地力现状以及各主要土壤种类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施肥对策,以期为该县农业土地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耕地地力;现状;土种分布;施肥对策;安徽郎溪中图分类号S1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7-0229-03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端,紧靠苏南。地理位置北纬30°48,~31°18,,东经148°58'~"9°12'。地貌分区为长江冲积平原与皖南低山丘陵的交接带。全县东南高,西北低,为倾斜地貌。郎川河横贯中部,形成一条狭长的东西河谷冲积平原。该县总

2、面积1109.61km2,其中水田3.18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70%,旱地1万hm2,占9.00%,农耕地总计占全县总面积的37.67%,林业用地2.93万hm2,占26.50%,水面1.33万hm2,占12%o气候属温带向亚热带转变过渡类型,年平均温度28.5°C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mm,年日照时数为2107.5ho郎溪县地处皖南低山丘陵与长江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形以丘陵和冲积平原为主,属较典型的大地貌类型的过渡地带,境内发育有黄红壤、黏盘黄棕壤,形成了石灰岩土、水稻土、紫色土、潮土等土类。1耕地地力现状全县

3、Q2红土面积约1.67万hm2,其中耕地面积为1.25万hm2,有林地0.28万hm2,利用面积占总面积83,7%;Q3黄土面积约1.78万hm2,其中耕地1.427万hm2,有林地0.084万hm2,利用面积占总面积85.3%;Q4风化物和沉积体面积约3.66万hm2,其中耕地1.50万hm2,有林地1.08万hm2,利用面积占总面积70.1%oQ2红土区,茶、粮为主,林、牧为辅;Q3黄土区,油、粮为主,豆、棉为辅;Q4风化体区,林业为主,牧业为辅,Q4沉积体区,粮、油为主,渔、牧为辅。4个区的大致理化性状见表1。1.1Q

4、2红土区物理性黏粒含量在55%左右,但因利用状况不同,受长期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干预,质地也有差别,如自然土壤,表层多重壤或重壤偏重,焦斑、网纹等层多为重壤偏重至黏土,即使个别表层有水土流失者,质地亦呈重壤偏轻,耕地土壤,则随旱耕和水耕的利用方式,差异较大,但普遍轻于自然土壤,旱地表层多重壤,少数为重壤偏轻,心土、底土层与自然土壤相似,水田在成土过程中绝大部分为红土再堆积的坡、洪积物,受地貌影响,在耕作灌溉中多有流水的再搬运作用,黏粒有流失现象,而损失的程度常随地形的倾斜度和!溉技术差异而不同,流失重的则耕层可达中壤,损失轻者则

5、为中壤偏重至重壤偏轻,该区内栽培作物以粮食的水稻、薯类为主。1.2Q3黄土区物理性黏粒含量为48%左右,该区土壤质地主要受母质机械组分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表层多中壤偏重至重壤,黏盘层多重壤至轻黏,其变化规律与Q2红土区显然不同者为其表层质地,水田则普遍重于自然土壤和旱地,一般水田耕层多重壤,少数为中壤,而自然土壤,则重壤与中壤几于相近,旱地则多中壤,部分为重壤。这种质地状况的形成,一方面受母质和成土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人为的干预也很重要。水田多属再堆积的黄土坡、洪积物,基本属黏粒搬运的接受者,散多重壤,黄土区稻田生产的

6、产量形成,黏粒含量常常是主导因子之一[仁2],在水源稳定的前提下,凡是黄土区高产田几乎全属重壤或更偏重的稻田。受土壤酸度和质地影响,旱地农作物以喜中性和要求通透性较好的大豆、棉花为主。1.3Q4风化体区多为各类母岩的近期风化物,地处低山和丘陵地带,土壤质地随母岩性状差异很大,自砂壤至黏土,姚村周围的花冈岩风化物多砂壤至中壤偏轻,伍员山、亭子山主体及鸦山、白杨岗的硅质岩区,多轻壤至中壤偏重,涛城庆丰、凌复钱桥、梅渚傅家等中性岩区,多重壤偏轻至重壤,凌邕的下吴、方里、候村等基性岩区,多重壤至重壤偏重,涛城长乐、姚村天子门等泥岩区

7、、多重壤偏重至黏土,该区多属灌丛疏林区,随质地变化,植被类型亦略有差异,如质地较轻的花冈岩、硅质岩区、多栋、杉、桶类、毛竹等乔木,质地稍重的中、基性岩区,多枣、松、杂丛、草坡,质地重的泥岩区,多草坡、灌丛及疏林。上述林分的长势、长相,也随质地的轻、重,及通透与黏闭程度而有一定区别,如杉、毛竹等在黏闭土壤上多生长不旺。该区土壤质地的形成与变化,多属自然因素,人为干预较少。1.4Q4沉积体区多为冲积和湖积2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少量Q2红土、Q3黄土在低洼处的静水沉积物。全区平均质地为重壤左右,郎川河等河流上游稍轻,下游偏重,故自

8、中壤至黏土,呈渐次演变过程。该区内地形平坦,利用方式也较单一,绝大部分为稻田,成土后的质地变化很小。这种偏重的地质地,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土壤优势,上游稍轻的冲积物,土壤通透性较佳[3-4],也有一定的养分含量,给稻麦轮作、种植玉米、大豆等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主要土种分布利用情况2.1红壤土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