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24719
大小:65.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1
《工艺礼品加工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艺礼品加工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项目提出的理由3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此举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在未来10年,该系列部署将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制造2025”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
2、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应该说,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无论之于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还是之于百姓就业、环境保护,都是非常及时的。这也体现了本届政府极高的工作效率。大约从五六年前开始,我国拥有了“世界工厂”的称号。2010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说,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许多行业或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被称为“世界工厂”。然而,我们的“世界工厂”却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拿创新驱动而言,我国长期处
3、于核心技术不足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在产业链利润理论的“U”型结构中大多数时候位居谷底,产品附加值和利润升值空间严重受限。同时由于曾过为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速,一些地方不断上马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致使青山绿水渐行渐远,而去年以来公众热捧“APEC蓝”等现象,也显示了人们对中央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所抱有的极大期待。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工艺礼品加工设备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宜昌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宜昌某某工业园,项目拟
4、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工程项目建设。(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2000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形成地级市体制。全市现辖五区、三市、五县,总人口415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120万人。宜昌依长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位居湖北省第
5、二位,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318国道等国家重要的交通动脉。宜昌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O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宜昌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同时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钢琴之城等美誉。2016年12月20日,宜昌入选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宜昌某某工业园建设,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
6、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24085.37平方米(折合约36.11亩),净用地面积24085.37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36.11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工艺礼品加工设备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工艺礼品加工设备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0.60%,建筑容积率1.0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83%,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58.12万元/亩,根据测算,
7、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面向未来全球竞争的需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建设网络强国以及“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扣合、协同发展。聚焦研发、市场、企业、人才四大产业基础,打造支撑产业中高端迈进的完整政策体系,为企业减负、为制造松绑、为创造护航,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实业致富的社
8、会氛围。(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产业集聚。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源头,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提升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形成创新经济集聚发展新格局。(三)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考量。中高速增长、中高端水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增长动力转换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