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24342
大小:39.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化学生问课堂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生问”课堂策略初探潘国良(丹阳市第五中学江苏丹阳22300)摘要: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就是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与问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只学不问,或者光问不学,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学问。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是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颠倒了。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一直关注的都是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而从来没有关注过学生提问的能力,加上学生不喜欢提出问题的现状,笔者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化学课堂由“师问”走向“生问”的策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
2、为主体,置疑为主轴,讨论为主线”的新课堂。关键词:问题意识生问策略和谐转变“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但在传统的课堂上,提问是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其实,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提问权利,学生也失去了自主探索、设疑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失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牛的创新能力,转变学牛的学习方式,捉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旨先就要注車培养学牛的问题意识,要努力实现“师问”课堂向“生问”课
3、堂的和谐转变。笔者对此作了一点深层次的思考,在此量出来肯求同仁批评指止。一、当前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就告诫我们:“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李政道先生也说过:“学问,就是学会问,学会思考,不是学答案。”然而杨振宁先生在评价当前中国学牛时说到:“中国学牛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血比国外学牛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人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造成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或者提不出问题,既有教育体制、考试制度、高考试题的因素,也有课堂教学中陈旧的理念和英他原因,笔
4、者认为化学课堂主要存在:(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至今未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目前在化学教学中确实存在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然而爱因斯坦早就指出,捉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习惯于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人多数学生根木没想过或听说过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老师或同伴提出问题,甚至不敢提问或捉不出任何问题。至多在晚口习时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才斗胆向教师请教,帮助解决。教师解答时,仍很少听到反问几个为什么,更谈不上启发学牛通过口学捉出口
5、己的质疑。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或辅导中中只注重启发学生的答问能力而很少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二)专制式课堂,注入式教学,造成学生难以发现问题传统课堂实质上就是专制式课堂,凶为老师就是真理的化身、知识的权威者和垄断者。加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教师讲,学牛听,学牛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而且往往是唯一的。同时,学牛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止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单向的唯答案式教学的结杲久而久之必然使V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或者答案,即使血対本來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主
6、动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和愿望。]大I此亦专制式课堂、注入式教学中,学生不需要提出问题也提不出任何问题。(三)求同、自卑心理,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学生不敢提问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主要存在求同、自卑及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欣赏“英雄所见略同”这句名言,求同意识占上风,不愿也不想标新立异,更谈不上创新了;有的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责备或被同学取笑,因此宁可把问题哪怕是有价值的问题放在头脑里、装在肚子里,也不愿将其说出來与大家分享。加上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牛平等观念,未形成很好的互动対话氛围,假如学生提出与
7、教师不同的观点或者问题,就会遭到白眼其至遭到同学的讥笑,这就大大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萌芽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也不利于形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务,不利于师牛Z间的和谐交流。(四)以教师为主宰的传统课堂往往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提问在H常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内容多,教师常常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宰者,绝对权威的化身,师讲牛听的被动模式非常盛行,包办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当学牛把教师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回答好了,教学的任务也就“顺利”完成了。即使学牛在课堂上萌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既没有时I
8、'可也没有机会提问。等到课后想到办公室再去问老师,一则受课间时间的限制,二则教师太多乂不好意思进去,这样问题也就只能留给自己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没有提问的动机和习惯了。当学牛提问的权利被剥夺Z后,学习的任务就只能是单调的听师讲、记答案、背知识,完全丧失了学科本身的魅力,什么质疑特性、批判精神、知识報体的发生过程(來龙去脉)、探索新领域的能力、掌握知识、技能、方法的情感体验等等统统与学生无关。二、寻求高中学生提出问题的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