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24228
大小:43.0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1
《高职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摘要针对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满意度调查反映,目前高职院校存在教学环境相对封闭、教学模式偏于守旧、课程体系尚欠合理、双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用人单位意向,高职院校应建立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订单培养为媒介,以联合培养为形式的校企合作架构。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满意度;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2)02-0080-04一、实践与创新能力内涵解读实践能力是人在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从构成来看,实践能力可以划分为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
2、、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等四个基本要素。创新能力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或社会目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2]。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创新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叠加,形成以智力因素为核心,知识因素为基础,非智力因素起激励与保证作用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开放系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职业道德引导着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道德心理、观念和标准对实践动机起着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作用。在创新过程中,职业道德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理解创新活动始于促进社
3、会进步、归于奉献社会的准则。在创新实践活动的四个阶段,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在相互渗透中形成统一体:在准备阶段,人们的实践动机表现为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用实践检验理论;在酝酿阶段,人们会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一般实践能力和专项实践能力随之增强;在明朗阶段,情境实践能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挥共同作用,前者促使人们在综合考虑自身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基础、专项实践能力水平和环境条件的匹配关系之后,对问题的解决做出行动决定并具体实施,后者激励人们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确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验证阶段,人们再次通过实践检验解决问题的成效,有成效的实践才能促进实践能力的
4、发展,而衡量创新能力的最高标准也在于实践的成效。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设计(-)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向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2008届和2009届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发放问卷108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51份和49份,合计1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6%o在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分布上,民营企业有34家、外商独资企业有15家、中外合资企业有13家、国有企业有4家、个体户有34家,均为外向型企业且都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二)调查内容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除基本信息外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评测项目组成,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基础理论水平、语言及文字表达
5、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满意度,共设8个封闭式问题和5个开放式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实际岗位表现不足之处的点评和对校企合作形式的意向两大方面,共设5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三、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由表1可知,用人单位对学校外语系2009届毕业生的满意度全面优于2008届,表明就整体而言,外语系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上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其中,职业道德水平的满意度在两组数据中分列首位,这与外语系一贯高度重视德育密不可分。同时,用人单位对两届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6、,也反映出外语系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上存有不容忽视的缺陷。(一)教学环境相对封闭在受调查的100家用人单位中,有96家从未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或创新教学项目。其中,85家表示有效沟通渠道和互利合作机制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11家认为高职院校的市场意识不足和主动性不强阻碍了高职教育社会开放度的提高。调查还表明,外语系两届毕业生普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对岗位工作流程和操作表现出陌生感。不难发现,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社会大环境中,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仍旧保持相对封闭的状态,其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就必然落后于企业用人要求的变化。(二)教学模式偏于守旧组织管理能力作为一
7、般实践能力的核心要素和起保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有鉴于此,外语系于2008年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改革。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团队的组成,拓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空间,强化了学生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意识。受惠于教学方法改革,2009届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与2008届相比有了大幅上升,见表1,但与预期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三)课程体系尚欠合理调查发现,有93家用人单位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