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14295
大小:6.66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10-11
《公司交通安全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3月交通安全教育目录4、道路交通事故处理3、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简介1、交通安全——案例介绍2、交通文明——交通安全意识的养成一、什么是交通安全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横过机动车道未走人行横道线行人在横过马路时闯红灯驾、乘两轮摩托车未戴安全头盔在道路上骑自行车带人驾车、乘车未系好安全带驾驶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驾驶机动车时吸烟近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年份涉及人员伤亡死亡人数受伤人数2009年214056起67759人275125人2010年219521起65225人2540
2、75人2011年210812起62387人233561人南京“6.30”酒后肇事案南京“6.30”酒后肇事案2009年6月30日,南京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家住东山街道金盛路张明宝与他人在金盛路一饭店吃饭并饮用白酒后,驾驶“苏ATH900”牌号轿车在金盛路由南向北行驶时,车辆失控,撞上路边西瓜摊,沿途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6辆路边停放的轿车,后被江宁公安分局巡逻民警和群众一同将其逼停,当即将张某予以控制。此次事故共造成3人当场身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有4人受轻伤,正在医院治疗。肇事者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经过血液检测,张明宝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3、,高达每百毫升381毫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每百毫升80毫克即为醉酒,张明宝的检测结果是醉酒标准的4倍多,极为罕见,这个数值,至少在最近五年内都没有发现过。2009年5月7日晚,年仅25岁的高校毕业生谭卓在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杭州飙车案肇事车时速84至101公里据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认定事故车在事发路段的行车速度在84.1公里/小时~101.2公里/小时范围,且肇事车辆(浙A608Z0小型轿车)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前照灯、悬挂、轮胎与轮辋、车身内部已在原车型的基础上被改
4、装或部分改装。二、交通安全意识的养成查乐斯里德的名言:播种一种思想,就能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能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能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就能收获一种命运交通安全小故事一位留美学生找了一个美国姑娘,一次他和对象一起外出,开车到一路口,正好碰到红灯,路口没有其他车辆,也没有警察,他就开过去了,回来后,对象就给他拜拜了,理由是:红灯都敢闯,什么事你还不敢做啊。后来这位青年回国,不久找到一位国内姑娘,同样,他们开车到路口,没有其他车辆和行人,也没有警察,他就等到绿灯开始行,后来这姑娘也和他拜拜了,理由是什么呢?“连红灯都不
5、敢闯,你还能干什么?”故事讲完了,在这方面中国人是很有“闯劲”的,我们的规则意识太差啊!自我肯定一个人行为的真正价值应该由内而发,由真诚引发力量,让自己去该做的事。该做就做,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这种行为才会影响内在的自己。参与交通要注意两个心理状态一、侥幸心理二、从众心理喜剧演员牛振华酒后驾车亡事故原因分析:2004年5月11日23时20分,牛振华驾驶一辆奔驰牌小轿车,在北京西直门外大街主路白石桥下由西向东行驶时,车头与一辆解放牌大货车的尾部相撞。牛振华的小轿车严重损坏,牛振华当场死于车内。 提取牛振华血液显示,其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
6、量为205毫克(北京市有关标准规定,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100毫克以上为醉酒),警方认为牛振华系酒后驾车。而相撞的大货车司机经测试无酒精反应。约一半司机酒后开过车多存侥幸心理侥幸心理的危害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往往会过份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准确无误的,并把事情的发展趋势向好的方向靠。其实,事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应该严格地服从和顺应这种规律才行。心理学家发现,在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上,人们倾向于高估对他们有利事件的真实概率,低估对他们不利事件的真实概率。比如假设买彩票的中奖率和车祸的发
7、生率均为万分之一,那么买奖券的人会很多,都会觉得自己的中奖机率不小,这万分之一可能落到自己身上。但是到了车祸上,人们又觉得这万分之一的机率太小了,根本不可能会碰到自己身上。从众心理实验从众心理实验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进行了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三垂线实验。他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个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与标准线x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线中哪一条线等长。实验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被试安排在
8、最后。第一、二次测试大致没有区别,第三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这就形成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群体压力,可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体压力,可借此观察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