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09220
大小:24.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论生态城市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生态城市建设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这不能不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进程,而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建设生态城市,为此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作了论述。关键词:城市病•生态城帀.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当代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而其水平的高低则是衡量一国社会经济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城市化一方面孕育了现代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垃圾,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短缺等,使城市化进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自然环境为依
2、托,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社会联系极为紧密和按其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城市是人类主要聚居地之一,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当今,全球城市化趋势越演越盛,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从生态学角度看具有特殊性,它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一方面,在城市内,人口高度密集,生产力高度发达,汇集着大量的物质和财富,交换着大量的商品和信息•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水平
3、的提高,系统内大量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输入,从而形成物质的不断积累,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通称为“城市病”经济衰退、失业贫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若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阻碍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还会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的质量和竞争力,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更充分的物质享受、便利的生活设施、高效的信息交流,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国际第四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主导方向。二、生
4、态城市的含义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牛•态城市的科学内涵是倡导社会的文明安定、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它是一种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文化、生态坏境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条件下渴望实现的冃标境界。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三、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一)生态化城市建设第一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化。生态化就是要求我们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可循环、无公害、无污染的资源。(二)“以人为本”应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人
5、是社会的主体,不能为了追求高效节约的生活而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牺牲大家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房地产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而是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三)城市建设要有艺术性,能体现区域特色、体现出民族特色和风土情。如果城市建设水平处于模仿、复制、翻版阶段,停留在千篇一律、以偏概全、以小喻大的加工仿制层次的话,这样建设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常常几年就要重建,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6、。(四)因地制宜。生态城市建设要根据地域特点确定规划建设方案,进行符合自身特点的建设,不可以盲目照搬。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建设中却做不到因地制宜,存在南边的抄北边的,北边的抄南边的,抄完国内抄国外,整体缺乏创意的现象。四、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策略(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要尽可能节约,同时要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像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能等没有污染的能源。比如乙醇汽油就是再生能源的转化。(二)尽量选用无害、可降解、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尤其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存在用量大、使用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尽可能
7、地遵循上述原则,多了解掌握一些新型材料的功能以及特性,以便在选择材料时有更大的余地。(三)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和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四)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我们国家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节约用水是长期以來的一项重要方针原则。目前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尤其是中水的回收利用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相关技术也比较成熟,然而最缺乏的反而是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以及相应的鼓励政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